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西大要闻  >  正文

走近君武学者(二)(2021-12-01)

来源:党委宣传部     文字作者:黄璐露 程博 凌瑗 梁琅玲 苏靖 袁馨宇 邱怡 龙凤瑶 温潞影    图片作者:    发布时间:2021-12-01    阅读数:

字体: [ ]

11月19日上午,刚刚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我校王双飞教授接过了自治区政协副主席、校党委书记王乃学代表学校颁发的君武学者(A岗)聘书,成为广西大学第二位君武学者(A岗)。第一位广西大学君武学者(A岗)是广西第一位中国工程院院士、我校郑皆连教授。广西大学君武学者都有哪些高层次人才?他们都有哪些我们不了解的教学科研利器?接下来,让我们走近君武学者,了解他们不为我们所知的一面。

(二)学术高地,君武引领

谈到广西大学纳米材料领域研究,必须得提起的专家非邹炳锁莫属。

2018年,邹炳锁带着满腔热血入职广西大学,两年后的10月,邹炳锁出任广西大学资源环境与材料学院院长。长期致力于研究纳米光子学材料与应用研究的他建树颇多:目前已发表SCI论文450余篇,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等多个奖项,主持完成973子课题、基金委重点项目、教育部重大装备项目重点项目等多项国家级项目。

谈起纳米材料与西大的科研发展,邹炳锁说的最多的是“我个人是很乐观的”“我对西大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这样的话,而这样的底气与学校提供的先进的科研条件密不可分。

邹炳锁所在的省部共建特色金属资源与新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拥有实验室共享平台20万元以上高端制备与测试仪器130余套,他们立足广西区域金属资源与产业优势,辐射东盟发展,着重在特色金属资源高效提取分离、高性能合金材料、先进功能材料和绿色化数字化制造关键技术以及贯通资源-环境-材料全产业链方面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

“学校对人才很重视,校领导对人才很关心,学校在科研平台建设、设备设施配置、办公环境布局等方面给予了我大力支持,使我来到学校如鱼得水,很快就能开展科研工作。”

邹院长照片-1.jpg
邹炳锁教授

而在学校科研平台的支持与自身的努力之下,邹炳锁作为通讯作者以广西大学为第一单位发表了SCI论文几十余篇,其中多篇学术论文在《Nano Energy》《Nano-Micro Lett.》《Chem. Eng. J.》等影响因子大于10的期刊上发表,这也让西大纳米材料领域取得进一步发展。

聚焦热带亚热带是学校四大办学特色之一,广西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教授何正国正是这方面研究的佼佼者。

“很多时候我都是从零开始,但是我从来不怕这个事情,从零开始之后,往往就是一个创新的开始。”何正国这么评价自己的科研工作方式。

除了院长、君武学者,他还是亚热带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主要从事分枝杆菌合成生物学及病原菌诊疗新技术新方法研究,近年来以通讯作者身份在《自然》子刊、《美国科学院院刊》等国际权威杂志发表SCI论文50余篇,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国家973课题1项、国家传染病重大专项课题1项等。获得了多项国家授权发明专利,为结核病的防控提供了多个潜在新靶点和候选分子药物。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汹涌而来,刚到广西大学不久的何正国,立刻结合广西的生物安全条件,同时受到新冠病毒感染高等生物这一特点的启发,开始了噬菌体的研究。“我当时跟大家一样待在家里不能出门,就利用这段时间思考后续的研究方向问题。噬菌体是细菌的天敌,是专门捕杀细菌的,而且我之前也正好有研究噬菌体的经历。”何正国提到,“噬菌体在杀死病原体的同时,自身还可以扩增,而且没有毒性。”除此之外,噬菌体研究对于突破现阶段的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这一困难来说,也是非常值得探索的新思路。“现在来到广西大学,我觉得做噬菌体研究正是时候。”何正国拍板了。

学校对何正国的科研工作给予了全力支持。由何正国领衔的生科院微生物合成生物学实验室拥有全自动核酸蛋白分析系统、蛋白质纯化系统、多功能酶标仪和荧光显微镜等仪器设备100余台套,实验室面积达1041平方米,主要聚焦国家在生物技术产业的战略需求,系统开展微生物诊疗新技术及相关产品的设计和合成研究,目前承担了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重大重点项目,是学生科研训练和高水平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

何正国和他的科研团队-1.jpg
何正国教授(右一)

“我们做的研究可以用三个‘非常’来形容,‘非常迫切、非常重要、非常应该’。也正是多重因素,坚定了我们选择这一份事业的决心。”何正国对自己的团队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是一束光,给身边的人树立了榜样,照亮了结核病防治前程。

提起武新章,他有很多头衔,他是广西大学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院长,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高性能电机和智能装备研究中心主任。他精通电磁理论、多场耦合计算和电磁器件集成优化设计,在大功率高速电机集成设计和分析、电机及系统热分析和热管理、多电飞机电作动系统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成绩斐然的武新章来到广西大学任教后,又带领自己的团队着力在先进电机与智能装备制造、无线智能输电技术、智慧能源3网络等方面展开深入研究。

武新章所在的电机实验室面积1400平方米,包括小功率电机实验室、特殊建造的大功率高速电机防爆实验室,拥有国内外顶尖的科研设备,包括高性能功率分析仪、实时数字控制器、宽禁带大功率驱动器等高端设备,主要承担大功率高速电机开发设计、先进电机控制算法、电机智能故障检测等前沿领域的研究。

“非常感谢学校给予我们科研工作最好的平台和支持,让我们能够安心地进行科学研究。”武新章提到,广西大学对工科制造领域的研究越来越重视,他认为这非常具有前瞻性。

“目前人工智能的研究逐步往制造领域渗透,智能装备制造的发展前景广阔,发展意义重大。”武新章说,他之前就已经在智能装备制造领域做了不少研究,这次他希望能在广西大学继续深入研究,在智能装备制造领域有更多的突破,“好好干一场,做成一件大事”。

4月19日,广西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正式揭牌,武新章担任研究院院长。研究院以他带领的“攀登”团队为主体,以“硬智能核心,软硬兼备”为发展特色,建立了全球领先的高性能电机实验室,为南网无线传能联合实验室广西大学分中心奠定了基础,而研究院的成立为培养人工智能高层次人才与孵化人工智能研究成果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IMG_5451-1.jpg
武新章教授

对于团队,武新章也定了一个“大目标”:将广西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打造为世界上独具特色的领先的人工智能研究院,研发出全球最顶尖的大功率高速电机和无线智能传输装备。“这对于我们来说是有难度的,但我们一直奔着这个目标努力做研究,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突破。”研究院院长助理张冬冬表示。

而为实现人生价值、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赵双良,同样为广西大学提供的人才政策与学术环境所吸引,而选择来到了这里。

2019年11月,赵双良入职广西大学,“因为我研究的领域是化工,目前化工产业从东部发达地区逐步迁移到了西部内陆,到西部工作更能发挥我的专业优势。”且入职前多次造访广西大学的他对广西大学大刀阔斧搞改革,锐意进取追一流的态势印象深刻,这让他选择了这所邕城学府。次年10月,赵双良担任广西大学科技处处长。

赵双良入职后,学校提供给他充足的科研启动经费用于建设科研平台,并提供了科研空间和博士招生名额。“王乃学书记、赵跃宇校长等校领导也非常关心我的发展情况,多次专门和我谈话谈心,过问我科研平台的搭建、团队发展和科研进展等情况,对我的发展提了很多宝贵的发展建议。”赵双良在谈及学校对自己提供的帮助时提到,而这也让他能够全神贯注搞科研。

入职后的他至今已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广西科技基地与人才项目1项,超过百万的企业课题1项;且组织研究生开展前沿研究,发表SCI论文30余篇,其中中科院一区论文8篇,TOP期刊论文19篇。因产学研合作成效显著,荣获2020年全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

刚入职时的赵双良也同样遇到了许多困难:比如财务报销政策跟原来学校不一样带来的经费报销困难,科研实验室装修的问题,以及关于国家关税政策未出台导致国外仪器设备采购不能通关的问题等。但得益于学校的系列改革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这些问题现在都迎刃而解,“我从科研经费中支付、聘用了一位科研助理,专门协助课题组开展科研财务报账。在学校的支持下,我工作时间在科技处上班,晚上和节假日都可以安心泡在实验室开展科研工作。”

编辑:新中

上一条: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到我校考察交流(2021-12-02)

下一条:“2021海上丝绸之路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广西分会场会议在我校举行(2021-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