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背着书包欢快地从桥上走过,小货车拉着春耕生产资料从这里进了村。3月1日,河池市天峨县六排镇纳洞村的父老乡亲像过年一样开心。当天,全国首座“茅以升公益桥——院士桥”在村里建成。这座由北京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发起,中国工程院院士、我校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教授郑皆连、中国工程院院士秦顺全捐资,广西北部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无偿设计建设的小桥,是一座院士心系老区的民生桥、国企担当实干的连心桥、村民奔小康的致富桥。
![图片 1.jpg](/__local/C/B1/9B/7A2855787D90D3226E1B5B2D6F3_3ED415FB_1ED1A.jpg)
(新修建的“茅以升公益桥——院士桥”。麦辉升 摄)
纳洞村村民委员会主任索文龙介绍,这座桥是村里8个屯、236户村民的必经之路。纳细河穿村而过,将村庄分成两半。以前,村民和学生只能依靠一条漫水桥和一座风雨桥出行。风雨桥仅容步行,没有护栏的漫水桥一到雨季涨水就被淹没。
“村里有60多个孩子,每天上下学都要过河。”纳洞村小学老师索文芳告诉记者,之前,每逢下大雨或者发洪水,大人和老师都要在漫水桥两边接送孩子,如果雨再大些,学校只能被迫停课。建一条有护栏、可通车的桥,一直是村民的心愿。
![图片](/__local/2/16/C6/D7DE95C76FBCF4F5E2264B1FFA9_85D7B98A_24D86.jpg)
(图为纳洞村的旧桥。曹光福 摄)
![图片](/__local/A/3B/DD/82A67013C7015B44226944CB4FA_43051052_3978A.jpg)
(一到汛期,河水漫过小桥人车无法通行。岳海江 摄)
郑皆连、秦顺全两位院士是著名的路桥、桥梁工程专家。去年,得知纳洞村的困难后,他们决定将获得的“第29届茅以升科学技术奖——桥梁大奖”奖金捐出,为当地建造一座“院士桥”。
![图片 4.jpg](/__local/6/FD/9B/618FBD5DAF55EE5D6136312EEA5_AA8B2A7F_15D44.jpg)
(郑皆连院士参加“茅以升公益桥——院士桥”开工仪式。曹光福 摄)
“将茅以升科学技术奖奖金捐赠给纳洞村建桥,是希望这座桥能造福一方百姓,让村民出行更安全便捷。”郑皆连说。
“为群众办实事没有止境。院士出钱,我们出力!”北投集团主动承担“院士桥”的设计和施工任务,在郑皆连的指导下7改设计方案,最终确定以1400多年历史的赵州桥为模板,建一座新时代“赵州桥”。
图纸已出,但施工中又遇到新困难:建桥用的石头广西没有,建单孔坦弧敞肩石拱桥的工匠也没有。怎么办?为完成桥梁建设,北投集团不计成本从湖北采购773块花岗岩作为建桥原料,从山东聘请15名专业石拱桥匠人。去年6月,这座长23.2米、宽5.5米、人车共行的“院士桥”破土开工,历时7个月圆满建成。
![图片 5.jpg](/__local/7/33/CF/AEF3025C055015369F59C3D4864_E0BDBD24_1D8C5.jpg)
(孩子们背着书包从桥上走过。麦辉升 摄)
如今,造型俊逸的小桥倒映在水中,与山水环境相融,成为山村一道亮丽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