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西大要闻  >  正文

“五一”我不宅 运动在西大 ——我校师生校园运动过节(2022-05-04)

来源:党委宣传部     文字作者:刘娜利    图片作者:黄南 廖善维    发布时间:2022-05-04    阅读数:

字体: [ ]

走出校舍、走进校园,意气风发动起来,防疫、健身、过节三不误。今年的五一国际劳动节,我校师生积极响应学校《关于做好2022年“五一”期间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精神,就地过节,并以别开生面的方式度假:打球、跑步、练剑、跳舞……操场、球馆、健身房,广场、水岸、林荫下,校园处处是运动的身影,在春天里,与春景一起组成西大“全民健身”的蓬勃景象,催人振奋,激人奋发,运动西大最美!

微信图片_20220504151832.jpg

1C0A7493 - 1.jpg

5月3日这天,天刚破晓,就已经有三三俩俩的人来到校园运动。即便中午的烈日当头,也挡不住有的师生在挑战中挥汗。而从黄昏开始,校园则逐渐热闹起来,各个运动场所都布满运动的人群。

1C0A7534 -1.jpg

在东、西校园体育场,灯光明亮,地面洁净。不管是在跑道上的奋力奔跑,篮球场上的跃起灌篮,绿茵场上的足球“飞脚”,还是场边的散步、嬉戏,无不彰显运动之美、和谐之美:

和读高中的儿子一起在东校园篮球场打篮球的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林春姣教授说,自觉响应学校倡导,不出邕、不添乱,走出家门,打打球,既健身又增进母子交流,还避免了孩子玩手机,一举三得,这个“五一”感觉很惬意。

1C0A7554 - 1.jpg

在西校园运动场旁的一块草坪上,铺着漂亮的垫子,上面摆着蛋糕、水果,几个孩子围坐其中欢笑着玩游戏。这是法学院刘老师为孩子组织的特殊的庆生活动。她开心地说,在校园为孩子过生日,既避免了家中的封闭聚集性疫情的可能发生,又能呼吸新鲜空气,还可以随时进行体育运动,孩子喜欢,做母亲的也轻松。

而把“喜迎二十大,青春心向党”团日活动搬到西校园体育场的电气工程学院电气专业2021级(八)班的同学,更是用才艺展、集体游戏等把活动、运动、娱乐融为一体,让团日活动呈现别样风采。活动负责人、该班团委书记黄文博同学说,这样的活动既健身又活跃气氛,又能在自然轻松的环境中增强班级凝聚力,能很好地促进大家积极向上,奋发有为,为迎接二十大贡献力量。

在乐健运动中心,在跑步机、椭圆机、划船机等各种运动器材上,人们在专注地训练,错落摆放的各种盆栽与室内布局一起构成了和谐的运动生态。正在椭圆机上运动的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吕越同学说,我一周要来这里2次,还有2次是去体育场进行6公里的跑步运动。前几天看到王乃学书记和学生一起打乒乓球,觉得是一种特好的带动,很受激励,我定会坚持下去,因为没有好的体魄和向上的精气神,就谈不上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目前,这些运动已经让我很受益,身体和心理一直保持着不错的状态,学习效率也很高,锻炼完,可以持续学习到零点,一直没有疲倦感。

1C0A7549 -1.jpg

在乐健运动中心进行高拉背训练的医学院本科生杨浏红同学说,我经常来这里,每次都大汗淋漓,这里的训练对我最大的帮助是缓解了压力,释放了情绪,而且培养了很好的自律习惯。

在西校园体育场踢足球的体育学院本科生陈华辉说,这种运动能让我保持运动能力、提高专业水平,当然更能强身健体,坚持体育运动不管对于专业学生还是非专业学生都很有必要。

在综合体育馆前打乒乓球的农学院本科生刘嘉伟和黄及通同学说,我们宿舍楼下就有乒乓球台,很方便,今天那里有其他同学在用,我们就来到这里打,一场球打下来,出一身汗缓解了压力,身体很放松,再去看会儿书,效率很高。

1微信图片_20220504151850.jpg

在西校园体育场和小朋友一起玩沙子的君武小学一年级学生刘春廷自豪地说,“五一”我天天来,平时也经常来,我喜欢体育锻炼,我还会打羽毛球和踢足球,运动使我身体更健康。

1C0A7530 - 1.jpg

在碧云湖畔,家住东校园中区的李阿姨在和同伴跳广场舞,她乐呵呵地说,“我运动我快乐,我跳舞我健康”。

大家说,这样的运动“五一”很有意义。以运动防疫、健身过节的新风尚更为师生丰富了运动和过节形式。在“全民健身”的行动中,师生健康,充满朝气,也必将为学校建设发展注入强劲活力,也定会汇成“全民健身”洪流,为国家“全民健身”战略的实施贡献力量。

据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和体育学院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学校部署,今年“五一”期间,除了因气温因素学校游泳馆正在筹备开放之外,全校所有运动场馆都为师生开放,并根据疫情防控要求进行了全面消杀,对相关场馆实行扫码、测体温等严格出入管理。

编辑:新中

上一条:恰同学少年 展西大风采——我校举行2022年学生校史校情知识竞赛(2022-05-05)

下一条:我为青年办实事——校团委举办第七期“水塔沙龙”(2022-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