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西大要闻  >  正文

我校承办第二十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十七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2025-05-12)

来源: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文字作者:杜彬 丛云跃    图片作者:董钦文 康慧琳    编辑:董钦文 蒙江勇     发布时间:2025-05-12     阅读数:

字体: [ ]

5月9日-12日,由广西大学承办的第二十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十七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在南宁召开。中国科学院院士胡海岩,中国振动工程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翟婉明,中国力学学会动力学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主任孟光,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梁春花,广西大学党委书记李国忠在开幕式上分别致辞。中国工程院院士杨永斌,广西大学校长韩林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数理学部原副主任孟庆国,石家庄铁道大学原党委书记杨绍普,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北京理工大学教授田强,中国振动工程学会非线性振动专业委员会主任、江苏大学教授毕勤胜等出席大会。

胡海岩表示,全球非线性动力学领域正迎来新一轮变革,高维非线性系统解析方法、非光滑动力学等方向需不断突破,数据驱动建模、深度学习辅助非线性动力学研究等新范式正在重塑传统研究方法。希望与会人员加强“非线性+”的交叉研究,培育新增长点。

翟婉明指出,我国正面临高端装备可靠性提升、超大型结构安全监测等重大需求。非线性振动理论与动力学研究是破解这些“卡脖子”难题的核心钥匙。期待与会者共同聚焦科技前沿,不断寻找新的合作点和突破口,深入探索,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贡献振动工程界的智慧和力量。

孟光表示,动力学与控制领域既面临传统挑战,又迎来研究新范式。青年学者作为学科发展的中坚力量,要强化基础理论研究,以“问题导向”穿透技术迷雾,在交叉融合中捕捉创新灵感,勇担使命,敢于挑战超常规工况下的动力学极限,以创新回应时代需求,书写动力学与控制的新篇章。

梁春花表示,会议为我国相关科学及技术领域的学者、工程技术人员和研究生提供学术交流平台,将对活跃广西学术交流,推动广西科技创新、产业创新起到积极的作用。希望各位院士、专家为广西科技创新建言献策,为壮乡学子传道授业,为产学研融合把脉开方。广西科协将始终做科技创新事业的坚定支持者、服务者、推动者。

李国忠代表承办单位向与会者表示欢迎,对各单位、专家学者给予广西大学建设发展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希望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加强学术交流合作,学习借鉴先进的科研理念和技术方法,共同攻克学科发展中的难题。他表示,这次会议必将为广西大学学科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助力非线性振动的学术科研取得新成果。

杨永斌以“锚定式割线预测子于广义位移法求解多重临界点的应用”为题,介绍了目前已知能够求解后屈曲响应中的多重临界点问题的广义位移控制法。研究提出以锚定在上一增量步的割线刚度作为预测子以预测本增量步的第一个迭代步,可省去结构切线刚度的计算,大幅提高运算效能。

韩林海以“国际标准‘ISO 16521: 2024,Design of concrete-filled steel tubular(CFST)hybrid structures’制定的基础理论与方法”为题,阐述了标准制定依据的基础理论与方法;介绍了钢管混凝土混合结构的新概念、新形式及其全寿期混合作用机理、分析理论与设计技术体系及研究成果应用情况。

此外,张传增、欧阳华江、林志华、彭海军、龚胜平、张业伟、王延庆、钱霙婧、韩飞等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分别作了大会特邀报告。

据悉,本次会议由中国力学学会动力学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中国振动工程学会非线性振动专业委员会主办,会议旨在为我国非线性振动、非线性动力学与控制、运动稳定性等相关科学及技术领域的学者、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学术交流平台,分享在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工程应用研究方面的新思想、新技术和新方法,共享最新研究成果与成功经验,促进学术研究成果为国民经济发展服务。大会共吸引了国内200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120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

大会设有1个主会场、76个分会场,共有476个口头报告,内容涉及空间无人系统动力学与控制、数据驱动动力学与智能控制、非线性动力学与控制、非光滑系统动力学、非线性随机动力学与控制理论及应用等多个研究领域,为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们提供了良好的学术交流平台。

一审一校:杜彬

二审二校:董钦文 苏锦春 潘悦凝

三审三校:欧阳雄姣

上一条: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朱世强做客我校君武大讲坛(2025-05-13)

下一条:“老书记初心讲堂”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题宣讲报告会在我校举行(2025-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