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2025年广西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南宁召开,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梁恩维与获奖代表参加会议。2024年度我校获广西科学技术奖励33项(以广西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16项),其中一等奖10项(以广西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5项),二等奖14项(以广西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9项),三等奖9项(以广西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2项)。我校获奖总数占全区全部奖项数的20.63%,其中一、二等奖数量稳步上升。
 

 
我校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奖项目清单
 
 
 
  
   
   序号  |  
   成果名称  |  
   第一完成人  |  
   奖项  |  
   授奖等级  |  
  
 
   
   1  |  
   数字化防爆变压器研制的关键技术、成套装置及产业化应用  |  
   张镱议  |  
   技术发明奖  |  
   一等奖  |  
  
 
   
   2  |  
   全自动驾驶列车关键技术及应用  |  
   贺德强  |  
   科学技术进步奖  |  
   一等奖  |  
  
 
   
   3  |  
   地方品种鸡“两白”净化防控技术创新与应用  |  
   韦平  |  
   科学技术进步奖  |  
   一等奖  |  
  
 
   
   4  |  
   膨胀土滑坡和工程边坡新型防治技术  |  
   徐永福  |  
   科学技术进步奖  |  
   一等奖  |  
  
 
   
   5  |  
   大电网运行安全约束下新能源承载能力协同提升关键技术及应用  |  
   马士聪  |  
   科学技术进步奖  |  
   一等奖  |  
  
 
   
   6  |  
   高效水电联产系统设计与材料界面调控方法  |  
   苗蕾  |  
   自然科学奖  |  
   二等奖  |  
  
 
   
   7  |  
   有色金属矿物浮选分离界面调控理论与应用  |  
   陈建华  |  
   自然科学奖  |  
   二等奖  |  
  
 
   
   8  |  
   基于人工智能方法的复杂疾病大数据分析与挖掘  |  
   陈庆锋  |  
   自然科学奖  |  
   二等奖  |  
  
 
   
   9  |  
   非梯度李普希兹条件的优化算法及其应用研究  |  
   袁功林  |  
   自然科学奖  |  
   二等奖  |  
  
 
   
   10  |  
   蚀变环境下大型工程锚固岩体劣化机理与长效调控技术  |  
   王玉杰  |  
   科学技术进步奖  |  
   二等奖  |  
  
 
   
   11  |  
   复杂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  |  
   陈宗平  |  
   科学技术进步奖  |  
   二等奖  |  
  
 
   
   12  |  
   蔗糖生产过程协同优化控制关键技术创新及工程应用  |  
   蒙艳玫  |  
   科学技术进步奖  |  
   二等奖  |  
  
 
   
   13  |  
   绿色高性能木竹地板制造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  
   程芳超  |  
   科学技术进步奖  |  
   二等奖  |  
  
 
   
   14  |  
   甘蔗梢腐病防控关键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  
   张木清  |  
   科学技术进步奖  |  
   二等奖  |  
  
 
   
   15  |  
   拱桥施工预应力索调控关键技术和智能装备研发  |  
   邓年春  |  
   技术发明奖  |  
   三等奖  |  
  
 
   
   16  |  
   非粮型特色饲料资源开发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  |  
   沈水宝  |  
   科学技术进步奖  |  
   三等奖  |  
  
 
  
 
近年来,我校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主动将前瞻性重大科学问题与国家和广西发展需求相结合,深入贯彻实施科教兴桂战略、人才强桂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解放思想、创新求变,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大力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加强科研平台建设,优化科研资源配置,激发科研创新活力,努力打造领军团队及创新人才队伍,推进产学研结合和成果转化等十个方面的创新举措,产生了一批有重大影响的原创性成果,有力推进学校全方位高质量发展,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贡献西大力量。
 
据悉,广西科学技术奖是广西科技创新的最高奖项。2024年度全区共授予获奖成果160项,其中广西最高科学技术奖1项,广西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2项,自然科学奖24项,技术发明奖15项,科学技术进步奖114项,科学技术合作奖1项,企业科技创新奖3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