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西大要闻  >  正文

第六届“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经验”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老挝成功举办(2025-08-23)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文字作者:马克思主义学院    图片作者:焦丽江    编辑:潘悦凝     发布时间:2025-08-23     阅读数:

字体: [ ]

8月16-17日,由广西大学、老挝国家社会和经济科学院、越南社会科学翰林院、老挝国立大学、山东大学、越南哲学协会联合主办,广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大学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老挝国立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承办的第六届“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经验”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老挝万象成功举办。会议开幕式由山东大学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所长、《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主编方雷主持。广西大学党委委员、校长助理、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徐秦法,老挝国立大学党委书记、校长德萨努拉·森登德,越共中央理论委员会委员、越南社科翰林院原副院长、越南哲学协会常务副会长范文德,老挝国家政治与行政学院常委、副校长岛沙万·可米赛,尼泊尔共产党(联合马列)中央委员会委员、尼泊尔共产党(联合马列)人权部门负责人比什努·里贾尔,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委员会委员、老挝国家经济与社会科学院院长孔桥·赛松坎分别致辞,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大使馆党委委员、政治处主任杜长青,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驻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大使馆教育文化参赞阮青辉出席开幕式。

徐秦法指出,中、越、老、尼、四国是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本次研讨会在老挝举办,为各国专家学者近距离学习老挝人民革命党执政经验提供了机会,也搭建了直接对话、深度交流的桥梁。他期待专家学者们能够以此次学术研讨会为契机,为加快构建中越、中老、中尼命运共同体,增进文明交流,贡献更多智慧。

德萨努拉·森登德表示,各国专家学者的到来,不仅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经验”这一主题的高度重视,更彰显了共同的政治关切与学术热忱。在当今世界快速变革背景下,本次国际学术研讨会将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治国理政的理论与实践作出重要贡献。

范文德指出,本次学术研讨会不仅是分享各国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领导国家进程中的丰富历史经验的契机,更是探讨全球化与现代化背景下革命政党政治权力本质及其执政机制的理论平台。他期待能通过本次研讨会为各国学术机构、高等学校及理论组织提供学术对话空间,共同推动21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岛沙万·可米赛表示,本次会议以“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经验”为主题,具有深远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他希望通过本次研讨会的深入交流,进一步深化中、越、老三国在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与治国理政方面的理论共识,共同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

比什努·里贾尔指出,中国取得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越南作为一个坚韧自信国家的崛起,老挝向社会主义稳步前进,这些都极具启发意义。中国、越南和老挝的经验表明,将理论战略转化为符合国情的具体实践具有重要价值。

孔桥·赛松坎表示,在当前世界复杂多变、难以预测的形势下,本次国际学术研讨会契合各国面临的紧迫需求,期待学者们就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经验进行深入讨论交流,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德萨努拉·森登德,范文德,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原党委书记、博雅特聘教授孙蚌珠,西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聘教授卢黎歌,老挝国家政治与行政学院教务部部长苏帕瓦迪·腊康赛,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原院长、二级教授王学俭,越南河内师范大学哲学系原系主任、河内师范大学哲学分会会长陈登生作主旨报告,围绕“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经验”“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现代化”“中老越政党执政实践比较”等议题阐述学术观点,引发广泛共鸣。

本次研讨会以“马克思主义政党治国理政:经验与前瞻”为主题,来自老挝、越南、尼泊尔及国内各高校、科研院所近200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共同探讨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研讨会下设三个分论坛,与会学者聚焦“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理论创新与文化传承”“新时代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理论与实践”“全球治理与人类命运共同体: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国际责任”三大主题展开研讨。

会议期间,广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老挝国立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签署合作备忘录,标志着两校在深化学术交流、理论研究与人才联合培养等领域的合作迈入新阶段。

据悉,广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承办方之一,是广西唯一一家世界政党智库合作联盟理事会理事单位,近年来已成功举办五届“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经验”国际学术研讨会,积极开展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基础理论研究、中国—东盟国家治理及政党建设研究等相关研究,着力打造在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中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型智库研究平台,并与越南社会科学翰林院、越南河内师范大学、老挝国家社会和经济科学院、老挝国立大学等国外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人才联合培养机制,为中越、中老、中尼命运共同体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作出了贡献。

一审一校:虞文茜

二审二校:潘悦凝 苏锦春 蒙江勇

三审三校:欧阳雄姣

上一条:我校举办“最美西大,邀您回家”校友家庭日系列活动(2025-08-23)

下一条:我校获2025年度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一等奖(2025-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