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西大要闻  >  正文

走近君武学者(三)(2021-12-02)

来源:党委宣传部     文字作者:黄璐露 程博 凌瑗 梁琅玲 苏靖 袁馨宇 邱怡 龙凤瑶 温潞影    图片作者:    发布时间:2021-12-02    阅读数:

字体: [ ]

11月19日上午,刚刚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我校王双飞教授接过了自治区政协副主席、校党委书记王乃学代表学校颁发的君武学者(A岗)聘书,成为广西大学第二位君武学者(A岗)。第一位广西大学君武学者(A岗)是广西第一位中国工程院院士、我校郑皆连教授。广西大学君武学者都有哪些高层次人才?他们都有哪些我们不了解的教学科研利器?接下来,让我们走近君武学者,了解他们不为我们所知的一面。

打造团队,集体攻关

2020年5月30日是第四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表彰奖励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我校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教授郑皆连牵头的大跨拱桥关键技术研究团队获全国创新争先奖牌,成为全国10个获奖团队之一。

“没有广西大学就没有这些创新,是广西大学在团队建设、硬件设施、经费投入等方面给我提供了充分的保障,使我有底气带领团队一路攻关克难,创造拱桥一项项新业绩。”入职以来,郑皆连带领的大跨拱桥关键技术研究团队凭借在“重大装备和工程攻关”领域的突出贡献荣获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牌,成为全国10个获奖团队之一。

F9CC71EDE8E547B078F5BE6D876_DA75D14B_34F73.jpg
郑皆连院士(前左八)牵头的大跨拱桥关键技术研究团队获全国创新争先奖牌

团队建设是君武学者们克难攻关的重要支撑。在团队集体攻关下,郑院士树立了拱桥世界三个“第一”,主持建设了雅鲁藏布江上首座“一跨过江”的中承式提篮钢管混凝土拱桥、主跨径430米的川藏铁路藏木特大桥,“世界第一拱”跨径575米的钢管混凝土拱桥平南三桥,使得其成为中国拱桥闪亮世界的新名片,充分展示了中国创造和中国创新。

目前,他带领团队正在主持建设新的一座世界“第一拱”——南丹至天峨下老高速公路控制性工程、西部陆海新通道广西通往贵州方向高速公路通道的一座跨径600米的上承式劲性骨架混凝土拱桥。建成后将是世界最大跨度拱桥,是继平南三桥之后的又一次突破。

提到郑皆连,就一定要提到广西大学的第二位工程院院士——王双飞。

“要想成为拔尖人才、特别是领军型的人才,就要有战略科学家的眼光,就一定要善于构建团队、善于培养和发掘年轻人。一支结构合理、团结奋进的团队是攻克关键核心难题的保障。”刚刚荣获中国工程院院士的王双飞深有感触。

微信图片_20211118100929-1.jpg
王双飞院士(前左六)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王双飞说,我主要培养了2个团队,第一个是以广西大学造纸重点实验室为依托的基础研究平台团队,第二个是以博世科国家企业技术中心为主体的产业化推广团队,这2个团队不仅为我获得的成果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在学科发展和产业化推广方面,能够提供更重要的支撑作用。

26年前,王双飞来到广西大学后不久,在学校的支持下,依托所在的轻工技术与工程学科资源,他牵头成立了由4人组成的研发小组,依靠学习国内外先进经验和技术,投身清洁生产和污染控制探索研究。26年来,他带领团队从污水变清、清水变美,到打造一处处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生态”,从理论研究的突破到成果大规模产业化,从技术“舶来”到打破国际垄断、实现自主研发,从小组几个人的艰难探索到四十多人的广西大学清洁化制浆造纸与污染控制创新团队的协同创新,他们让“自主创新”成为中国“品牌”,有力地推动了我国轻工行业清洁生产与污染控制技术的进步。

“士以弘道,文以载道。我希望自己能够继续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在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取得新进展。”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君武学者(C岗)的吴家庆教授对团队建设也有自己的打算。

1695653ECC68F0E48E69AB2340D_9A1FAFAA_30E99.jpg

2020年1月,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长范晓莉看望慰问吴家庆教授(右)

2019年来到广西大学后,吴家庆带领“八桂学者”团队主持省级以上课题8项,其中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出版学术专著3部,发表高水平文章近40篇,获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项;带领“领军人物”团队主持厅级以上课题6项,发表论文10余篇,获自治区教学成果奖1项。团队建设结出了硕果。

编辑:新中

上一条: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潘巍到我校调研“双一流”建设工作(2021-12-03)

下一条: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到我校考察交流(2021-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