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西大要闻  >  正文

【“十三五”成就巡礼之“双一流”建设】(七)

来源:宣传部     文字作者:刘新中    图片作者:农学院、宣传部    发布时间:2020-11-18    阅读数:

字体: [ ]

为保障国家食糖安全贡献西大力量

——我校甘蔗糖业全产业链融合攻关实现新突破

广西地处亚热带,光温水充足,为甘蔗优势产区,全国糖料作物生产保护区为1500万亩,其中广西甘蔗占1150万亩,原料蔗和食糖产量占全国65%,是中国制糖业的“排头兵”,肩负着保障国家食糖安全的重要使命。我校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战略决策部署,积极探索,勇于担当,积极发挥科研和育人优势,聚焦区域特色,面向国家食糖安全重大战略需求和广西食糖主产区建设重大科技需求,奋力抢占战略制高点,凝聚优势力量,打造甘蔗糖业全链条的高质量创新平台,协同攻关,突破核心技术瓶颈,形成一批标志性科研创新成果,为国家和广西糖业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为保障国家食糖安全做出重要贡献。

原来名称也丢了

国家科学技术部副部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黄卫(前右2)到校指导甘蔗糖业科研工作

打造高水平平台,激发协同创新强大势能

联合国内外优势力量,集聚校内资源,形成强大合力,打造协同创新新高地,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农学院牵头组织福建农林大学、广西农业科学院、广西永鑫华糖集团有限公司、云南农业科学院等国内甘蔗糖业主要教学、研究和生产单位,整合校内农学、轻工、电气、机械等学院资源,建成蔗糖产业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糖业及综合利用教育部工程中心、广西甘蔗重大科技创新基地、广西甘蔗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广西绿色制糖工程中心等国家和省部级平台,已成为国内主要甘蔗糖业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基地。目前,这些平台开展了一系列科技攻关,并深化产学研融合,使科研成果有效落地,为我区、我国糖业生产安全提供有力支撑。

培育全产业链人才,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围绕甘蔗糖业全产业链条不同节点的人才培养,学校优化学科设置和建设,设置了相应的学科专业,有以原料蔗种植生产为主的作物学、植物保护;有与生产机械化、信息化关联的机械工程、电气工程;有以制糖和综合利用为主的轻工技术与工程;有以产业发展相关的应用经济学。并且这些学科专业均有博士学位授权。同时,还通过创新实践班、转专业、推免研究生、选修课、毕业论文等环节的互通,加强人才交叉培养。创建平台,厚植沃土,为甘蔗糖业战略专业人才成长营造优良环境,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2005级硕士研究生、中成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项目经理魏涛获得“”2018年度国际工程杰出人物”称号(以“中国速度”在埃塞俄比建成现代化糖厂,与埃塞人民共筑“甜蜜事业”)

原来名称也丢了

魏涛荣获“2018年度国际工程杰出人物”称号

攻关“硬核”,促进甘蔗糖业高品质发展

围绕广西蔗糖产业“二次创业”迫切需要解决的良种、降本、绿色制糖等关键科学问题,农学院科研团队集中力量进行攻关,承担32项国家级、58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取得一批重大创新成果。

原来名称也丢了

中蔗1号

针对现有甘蔗产量和糖分低、黑穗病严重等突出问题,通过常规选择与分子育种相结合等方法,培育出高产高糖抗黑穗病的中蔗系列新品种(系)中蔗1号、中蔗6号和中蔗9号,以及高糖高抗梢腐病早熟适合全程机械化的中蔗10号和中蔗13号等,该成果获得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证书。同时建设5000亩的甘蔗新品种选育、繁育和示范基地,目前已推广100多万亩。

在甘蔗基因组学、重大病害(黑穗病、梢腐病和病毒病)的病原生物学、抗重金属毒害和内生菌固氮机理等方面开展的研究取得重要进展,发表220篇学术论文,出版3部学术专著,获得110件发明专利授权。

原来名称也丢了

甘蔗混合汁膜法制糖

针对传统化学澄清制糖工艺存在的助剂消耗高、残留风险大,澄清难以自控,副产品量大且高值化利用技术难度大等系列问题,研发出节水降耗闭合循环用水处理技术、烟道回收利用新技术等,已在全国100多家糖厂应用。发明陶瓷膜物理澄清绿色制糖技术,建成了全球首套3000吨/天生产线,成为颠覆传统化学法制糖工艺的革新性技术。开发了富含甘蔗氨基酸、微量元素、黄酮、多酚及多廿烷醇等功能活性成分的膜法砂糖、红(黑)糖多元产品。革新朗姆酒全酿造流程,实现蔗糖产业向多元高值化转变。获授权发明专利25件,实现转化7件。2020年,广西大学糖业及综合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被中国制糖协会授予 “全国糖业科技创新奖”先进集体。

原来名称也丢了

研制出甘蔗联合收割机、中耕培土施肥机以及甘蔗联合种植机,加快农机农艺融合,提高了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

围绕甘蔗种植土壤和病虫害防治,自主研制的土壤养分和重金属离子便携式检测仪,可对土壤养分和重金属污染进行快速、低成本检测。自主研制的植物病虫害检测柔性微传感器,可贴附在植物茎和叶上,识别病虫害的种类和生长阶段,减少了用药浪费和污染。

原来名称也丢了

高产高糖高抗甘蔗黑穗病的中蔗系列甘蔗新品种,突破“吨糖”新纪录

集成物理、化学和生物技术处理甘蔗尾叶,研制出压块生物饲料、发酵蛋白饲料和牛羊全价颗粒饲料等,解决了规模圈养牛羊饲料瓶颈。

原来名称也丢了

我校甘蔗产业链系列产品

加强国际合作,为“一带一路”输送优质专业人才

与美国、澳大利亚、印度、巴西等世界主要产糖国开展了甘蔗种质资源创新、病虫害防控、绿色制糖技术等科研合作,促进产业水平不断提升。

培养了一批来自巴基斯坦、印度、泰国、印尼等国家的博士后、博士和硕士研究生,为这些国家甘蔗糖业的发展输送专业人才。

制糖工程的40多名毕业生作为设计负责人、技术总监等参与泰国、缅甸、印尼、马里、牙买加、圭亚那等10多个国家糖业的设计、施工和管理。此外,我校一直承担国家商务部发展中国家制糖技术培训任务。



编辑:刘娜利

上一条:我校举办“关注青春健康,共圆时代梦想”青春健康讲座(2020-11-19)

下一条:我校获批“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修基地”(2020-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