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西大要闻  >  正文

校长赵跃宇接受新华社《瞭望》新闻周刊专访(2021-06-21)

来源:党委宣传部     文字作者:贾琦艳    图片作者:宣传部    发布时间:2021-06-21    阅读数:

字体: [ ]


日前,校长赵跃宇接受了新华社《瞭望》杂志专访,他围绕人才培养、产业服务、科技创新、“双一流”建设、人事制度管理改革等方面与记者深入探讨了我校的建设与发展问题。接受采访中,赵校长提出了一些新思考:一是一所大学对地方最大的服务,是人才培养方面的服务;二是科研水平上不去,对产业的服务只能是低水平的,通过提高科研水平去引导产业服务,才是未来科技和产业的发展方向;三是一流学科建设,核心是对一流教师队伍、一流基础支撑平台和一流管理制度的建设。

相关报道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报道刊发仅一天,图文报道《瞭望丨广西大学校长 赵跃宇:精准发力培养高质量人才》(https://xhpfmapi.zhongguowangshi.com/vh512/share/10069606?channel=weixin) 点击量已破134万,视频报道《瞭望丨广西大学校长赵跃宇:精准发力,用高质量人才引领地方发展》(https://xhpfmapi.zhongguowangshi.com/vh512/share/10068517?channel=weixin) 点击量已过68万。

《瞭望》新闻周刊由新华通讯社主办,于1981年4月创刊,刊物注重挖掘重大的独家新闻和组织重大主题报道,注重对中国和世界重大事件的权威性深度报道,注重对国内外政治经济社会现象和发展趋势的准确性和前瞻性剖析,在海内外形成了高素质、有影响力且稳定的读者群,发行量一直位居中国内地时事新闻周刊前列。

原来名称也丢了

附:

瞭望丨广西大学校长 赵跃宇:精准发力培养高质量人才


作者: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林凡诗

一所大学对地方最大的服务,是人才培养方面的服务

科研水平上不去,对产业的服务只能是低水平的,通过提高科研水平去引导产业服务,才是未来科技和产业的发展方向

一流学科建设,核心是对一流教师队伍、一流基础支撑平台和一流管理制度的建设

创办于1928年的广西大学,是广西办学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大学。

建校93年来,学校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围绕亚热带特色资源与产业升级、北部湾海洋资源保护与利用、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等办学特色和科研优势,推进产学研结合,大批成果转化取得巨大经济社会效益。

近日,《瞭望》新闻周刊专访广西大学校长赵跃宇。他表示,通过提高科研水平引导产业服务,是未来科技和产业的发展方向。广西大学培养的人才,不仅要能够解决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还要能够引领当地长远发展,不断为地方、国家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突出办学优势引领地方发展

《瞭望》:广西大学如何在自身发展中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

赵跃宇:我觉得一所大学对地方最大的服务,是人才培养方面的服务。大学的根本在人才培养,广西大学需要考虑的核心问题就是我们培养的人才,是否能够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近年来,广西大学调整学科专业布局和学生招生规模,确保工学、农学学科建设的力度和人才培养质量跟地方经济发展相适应。我们希望广西大学培养的人才,不仅能够解决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还要能够引领当地的长远发展。

同时,学校在学院、教师管理、人事制度等方面也做出改革,推动教职工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目前,学校成立了广西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以此打造一支由大学支撑农业发展的技术队伍。按照我们的要求,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的所有老师每年要有120天的时间在基层服务,这在自治区农业建设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去年开始,我们通过人事制度改革推动教师进行成果推广。若教师有较成熟的科研成果,可以在一段时间内暂离学校的教学、科研岗位,去学校的产业技术发展研究院专门做成果推广。

未来,我们在人才培养方面,希望以一种开放的思维,把学校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工作和社会需求紧密结合起来。目前我们开始在广西布局,与一批上市公司合作,成立广西大学研究生院分院。通过这些分院,学校想探索培养直接服务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

《瞭望》:广西大学如何更好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如何利用独特区位优势面向东盟开展全方位合作交流?

赵跃宇:学校围绕亚热带特色资源与产业升级、北部湾海洋资源保护与利用、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等办学特色,重点在国家战略急需、区域特点突出、学校优势明显的方面发力使劲。在以面向东盟为重点的“一带一路”建设方面,广西大学将其纳入学校建设发展内容之一,每个学院都要发挥自身学科专业优势和特色,跟东盟国家的大学构建稳定合作关系,共同培养了解中国技术、中国经验、中国做法的东盟国家学生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

我们从学校顶层设计上强化面向东盟开放合作。为此,学校专门成立中国—东盟研究院和中国—东盟金融合作学院来开展跟东盟的合作。学校要求农科、理科、工科等相关的每一个学院,都要跟东盟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有合作项目。我们希望每个学院都要跟东盟的某一个行业建立稳定关系,希望由学院牵头,在某些技术领域与东盟国家组建合作联盟,使我们的技术能够更好服务于面向东盟为重点的“一带一路”建设。

“十四五”期间,广西大学要构建与东盟国家进行学术交流的稳定机制,强化同东盟国家大学和其他机构,同东盟国家行业间的联系,使我们能够营造和谐的国际合作交流氛围,更好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

将提升科研水平作为安身立命根基

《瞭望》:广西大学郑皆连教授领衔的大跨拱桥关键技术研究团队获全国创新争先奖,这对学校释放科技创新能力有什么意义?在你看来,应该如何释放大学的科技创新能力?

赵跃宇:郑皆连院士领衔的团队为国家科技进步作出突出贡献,在广西大学推动“土木工程”世界一流学科建设上,起到带头示范作用。广西大学在土木工程、农业、中国与东盟合作上具备自身优势和特色。这些年,学校在研究型大学建设过程中,除保持原有特色,也形成了很多科技增长点。

如今我们在人工智能、脑科学、精密制造等方面都有布局,正构建广西大学未来新的亮点。在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制定过程中,我们强调不同学科应该解决不同问题,要用不同评价方式对学科发展进行规划。理科方面,学校天文学和高能物理领域的研究具有世界级影响,我们希望这些学科在国际上形成更大的影响力。在海洋科学方面,我们在珊瑚礁研究领域同样具有世界级影响。因此我们提出,在“十四五”期间,学校要强化理工、农学领域的特色学科发展,它们要能够支撑国家科技发展需要,在世界具有较大影响。

在对广西大学科研新架构的布局中,学校关注的重点是提升科研水平。科研水平上不去,对产业的服务只能是低水平的,通过提高科研水平引导产业服务,才是未来科技和产业的发展方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持续不断地为地方、国家产业发展提供相应技术支撑。

《瞭望》:广西大学如何强化一流学科建设?

赵跃宇:一流学科建设,核心是对一流教师队伍、一流基础支撑平台和一流管理制度的建设。这三方面是支撑一流学科和一流大学的根本。

在选人用人方面,广西大学从2018年开始实行全新的人事制度,我们对于教师的招聘、考核都更加严格。这一系列改革,对学校的一流学科建设起到很大帮助。

在平台建设方面,截至去年底,我们通过引进人才和资金投入,建设了57个研究型实验室,同时构建了20多个用于本科教学的实验室。这些实验室实行开放管理,其中的大型仪器设备实行预约制度,充分服务于师生科学研究。对一些重点学院,我们有计划地专门解决学院基础支撑平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目前在建的广西大学分析测试中心,日后就能够成为服务于学校进行一流学科建设的基础支撑平台。

此外,学校的管理制度建设也要服务于“双一流”建设。要让老师们真正做好研究,好的学校文化氛围很重要。在大学制度建设过程中,我们要构建有利于教师追求学问,能够让他们安心于教学和科研的制度环境。我们正推动学校、学院制度相结合的大学管理制度,即学校宏观层面问题由学校管,微观层面问题由学院管。每个学院可提自己的制度需求,这些需求经学校认定,可作为学校制度的一部分来推行。

如此一来,人、平台、制度三要素相结合,就形成了广西大学“双一流”建设的根本。

敢动真格精准发力

《瞭望》:学校近年探索人事制度管理改革,背后有怎样的考虑?改革对学校的发展起到了哪些推动作用?

赵跃宇:学校的人事制度改革,是要将进一步提高学校办学活力、实现学校和学科办学追求、实现教师个人职业发展需求这几个问题更好协调统一起来。

在人事制度改革实施前,学校先进行了学院层面的一系列改革。2017年我刚到学校的时候,发现学院和学科专业设置过多。学院和学科力量被分散,有限的资源没能集中使用。我认为,一所大学首先要明确我们最应该做什么,最需要做什么。因此我们对学院、学科、专业进行大力度调整。调整后,31个学院只保留了25个;115个本科专业最后只安排67个招生,其他专业暂停招生且考虑撤销;原来56个学科,调整之后保留了37个。

另外,在人事制度改革过程中,我们提高对教师的学术、教学要求,畅通人才引进和晋升渠道。这非常重要。如果不提高这方面要求,建设一流学科便无从谈起。人事制度改革后,学校教师从2200人调整到1700人。学校明确对教师的职责要求,使学校的教学科研状况发生很多根本性改变。在对学生的培养上,教师不完成教学任务考核就不能评优秀,教师上课的课时与工资挂钩。在科学研究方面,我们提高对教师学术水平的要求。现在教师进行职称评定,需要将研究成果或代表作送给国内同行专家评定,以此作为职称评定的重要依据。

经过近三年的努力,学校在学术成果方面大幅提升。2016年,我们只有SCI论文700多篇,2020年达到2300多篇,其中绝大部分是激发教师们教学科研能力之后产生的成果。人事制度改革对教师队伍及学校建设和发展起到很大影响,同时在学校的社会美誉度上也产生积极作用。我认为只要在这样的态势下,经过更长时间努力,广西大学应该能够走上发展的快车道。

《瞭望》:学校在实现立德树人上是怎么做的?

赵跃宇:广西大学一直将立德树人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在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里,我们提出要培养有社会责任、有法治意识、有创新精神、有实践能力、有国际视野的“五有”领军型人才,这是广西大学的人才培养定位。为了真正实现这样的目标,我们在人才培养方面下了很大功夫。

这几年,广西大学首先是在师资力量配置和教师队伍素养上进行补充和提高。比如,我们通过不断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辅导员教师队伍建设和课程思政建设,来实现学校的育人目标,满足党和国家对大学的要求,满足社会对我们的需求。

从2017年到去年,我们把本科教学计划按照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进行一系列调整,强化了本科教学计划中基础课程的比例,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课程。

同时,我们对学生上课、考试、毕业等要求进行改革。如今,学校对本科学生的毕业学分要求平均不超过150个学分,比过去减少了40个学分,学生每周要上的课程不超过24节。我们要的是让学生每天都有自主学习思考的时间,充分发挥学习主观能动性,不用过多课程占用学生自主学习时间。

此外,我们提升对学生的学业水平要求。学校取消了毕业清考及课程补考,学生考试不合格只能重修。对一些学业没有达到学校最低要求的学生,我们予以清退。去年起,学校提升了硕博研究生毕业门槛,同时取消了对硕博研究生毕业必须发表论文的要求,强化了同行专家的通讯评议作为毕业申请的重要依据。这一系列调整,让学校硕博研究生的质量实现大幅度提高。

编辑:廖善维

上一条:【党史学习教育】我校“红色记忆”学生书画摄影作品展开展(2021-06-21)

下一条:我校举办美育之窗——“流淌的音符”现场展演活动(2021-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