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西大要闻  >  正文

听!两会中的西大声音(2024-03-08)

来源:广西大学     文字作者:广西大学    图片作者:广西大学    发布时间:2024-03-08    阅读数:

字体: [ ]

 

编者按:当前,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要把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作为重中之重”;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强调,广西要发挥好“支点作用”,要深化拓展与东盟国家的各领域合作,积极服务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立足当前的新形势新要求,结合西部高校发展实际,全国政协委员,广西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韩林海从以下方面形成今年的提案、建议。

一、深化中国—东盟教育合作

打造面向东盟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完善教育对外开放战略策略,统筹做好‘引进来’和‘走出去’两篇大文章,有效利用世界一流教育资源和创新要素,使我国成为具有强大影响力的世界重要教育中心”。当前,东盟与我国互为最大贸易伙伴,是我国周边外交的优先方向、“一带一路”建设和实施“双循环”经济发展措施对外循环的重要地区,中国和东盟地区已经成为最具活力、最富内涵、最为互利的关系之一。

广西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地之一,是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永久举办地,具有“一湾相挽十一国,良性互动东中西”的独特区位优势,是我国面向东盟发展的前沿和“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开放门户,应统筹强化科技、教育、人才支撑,着力打造面向东盟的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其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有利于维护中国—东盟安全合作。通过共同构建区域对话及各类创新合作平台,强化和平解决争端的区域机制,发展面向和平、安全、繁荣和可持续发展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二是有利于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可与东盟国家在更多领域开展经贸交流与合作,完善外经贸服务支持体系,推动双方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深度融合,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三是有利于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为西部陆海新通道发展提速,为共建“一带一路”增添新动力,在服务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中发挥更大作用。四是有利于打造“区域之都”。以建设区域人才创新中心为契机,吸引更多国内外一流创新资源和高端人才智力,打造高端人才汇集、创新要素富集、跨国交融的中国—东盟共同体“区域之都”。为此,建议:

(一)打造中国—东盟区域国际化人才培养基地

充分发挥广西面向东盟的区位优势,整合资源,开展国际办学,培养面向东盟和国内产业需求的高水平人才,形成有东盟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一是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广西高校联合在东盟领域有研究优势的国内高校共建中国—东盟经济学院和中国—东盟联合研究生院,打造聚焦东盟的区域国别研究基地、科教融汇基地、特色智库、信息交流中心和“留学中国”品牌,为服务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双向输出和培养人才;二是支持开展国际联合办学,整合广西高等教育资源组建中国-东盟大学(国际校区),与东盟国家一流大学联合办学,打造面向东盟的国际化人才培养基地,并建设成为东盟优秀人才出国首选高校,条件成熟时,上述中国—东盟联合研究生院可划入中国—东盟大学统一管理;三是促进“双一流”高校引进境外优秀教育资源,建设一批高水平、高质量的国际合作办学项目和机构。

(二)建设中国—东盟国际人才聚集高地

一是在广西、云南、贵州等与东盟国家毗邻或交流往来频繁的省区设置专项经费和国际专项科研项目,引导科技创新资源面向东盟国家流动和共享,进一步优化实施东盟国家杰出科学家来华工作计划,吸引东盟国家优秀科技创新人才到中国深入开展合作研究;二是赋予国际专项科研项目承担人员更大经费支配权、资源调度权、技术路线决定权,形成较为灵活的国际项目管理制度,让广西真正成为东盟优秀人才的汇聚港和事业发展及价值实现之地。

(三)着力打造吸引人才的重大平台体系

一是集中优质资源重点支持在广西建设一批推进产业发展的全国重点实验室和新型研发机构,发起中国—东盟“大科学计划”,为人才提供一流的创新平台,形成人才发展的战略支点和雁阵格局,以重大平台为依托和牵引,吸引、聚集一批“高精尖特缺”科技创新人才,引领中国—东盟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二是支持广西高校针对新能源汽车、铝产业、智慧农林等领域“卡脖子”问题,与中国—东盟地区相关头部企业签订合作协议,联合共建未来技术学院,吸引东盟优秀青年人才集聚,为中国—东盟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未来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二、加大资源支撑力度 高质量推进西部高校“双一流”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要把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作为重中之重”。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作出重大战略部署,深刻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强调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新世纪以来,党中央对振兴西部高等教育作出重大部署,持续加大对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的支持力度,逐步完善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先后实施推进对口支援西部高等学校计划、部省合建工作、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工作等,帮助西部高等教育整体水平不断提升。

当前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迈向纵深发展的新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激发中西部高等教育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推动形成同中西部开发开放格局相匹配的高等教育体系”。西部高校“双一流”建设要实现从“外延式”向“内涵式”转变,发展逻辑从“外部供血”向“自身造血”转变,发展策略从“大而全”向“彰显特色”转变,需要进一步强化资源支撑力度。为此,建议:

(一)完善“双一流”建设工作机制

一是实施分层分类建设评价,鼓励和引导不同类型建设院校和学科合理定位、凝练特色,在各自领域争创一流,如在建设成效评价方面对西部高校世界一流学科建设予以一定倾斜支持,提高对“成长提升程度”“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关注与权重。二是完善“双一流”建设动态调整机制,设置“建设资格动态调整”缓冲机制,注重发挥“支持力度动态调整”作用,持续完善“双一流”建设成效与财政投入水平挂钩机制,形成有序竞争的良好氛围。三是加大中央财政对西部地区“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引导支持。

(二)统筹推进部省合建与“双一流”建设工作

加强对部省合建工作的统筹和指导,扩大部省合建一流建设学科群数量,赋予与世界一流建设学科同等的战略地位,引导部省合建高校集中力量建强一流学科群,带动其他学科共同发展。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提高西部高校人才的福利待遇和科研条件,推动对口支援高校与合建高校干部和师资双向挂职和交流任职,实施优秀人才“双聘制度”,搭建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在国家级人才评选方面加大倾斜力度,出台“西部振兴人才岗”配套支持政策,鼓励人才扎根西部。

(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是加强高水平大学向西部高校开放、共享优质在线课程,联合共建虚拟教研室,组建学科竞赛跨校联合团队,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二是探索建立部省会商机制下的西部高校博士、硕士学位授权自主审核机制,由合建高校与所在省政府协商制订新增学位授权点标准,强化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三是进一步扩大“对口支援部省合建高校专项计划”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规模,合理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提高本科生推免比例,逐步放开硕士研究生选拔自主权,部省合建高校研究生助学金资助标准按教育部部属高校基准执行,助力建设区域性研究生教育高地。

(五)支持重大科研平台建设

加大西部高校建设大型系列研究设施(平台)的政策和经费支持力度,围绕国家战略急需和地方发展方向,在布局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协同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高水平科研平台时,给予支持。支持合建高校建设有特色的基础科学中心和多学科交叉基础创新中心,建设基础研究大科学装置,在“人无我有”的战略优势任务上担当作为。

编辑:董钦文

上一条:校领导带队到中国联通广西分公司走访调研(2024-03-08)

下一条:我校举办2024年自贡市“自古爱才 贡创未来”招才引智人才推介暨专场招聘会(2024-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