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至10日,为强化外语跨学科骨干人才培养,自治区第三届高校外语跨学科骨干人才培养研习班在我校外国语学院举办,特邀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杨保筠、天津工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王治国、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教授石平萍、广西民族大学国际部主任张旭、南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李晓、我校外国语学院院长罗选民和邓联健、彭程、邵青、秦爱玲老师等10位知名专家和青年学者作为主讲嘉宾,吸引了广西民族大学、南宁师范大学、桂林理工大学、北部湾大学、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等区内30所高校的骨干教师前来交流学习。
(图:本届研习班现场)
我校社科处副处长黄景文致开幕辞,他指出,近年来,外国语学院学科建设、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高。从“大翻译与集体文化记忆”到“少数民族史诗翻译的媒介融合与多模态景观”,从“深度学习视域下大学英语教学的多维研究”到“外语类教师跨学科投稿国际期刊的选项和策略”,本届研习班一如既往,为学员们打造10场兼具深度和亮度的讲座。主讲专家们从理论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全方位指导青年教师们做好科研和教学工作。外国语学院科研副院长梁燕华教授在闭幕辞中谈到,希望学员们今后能利用所学为广西外语学科的学术研究和专业建设水平提高贡献力量,共同促进新时期广西外语学科共同体的发展。
杨保筠教授作题为“中国与东南亚文化交流及其特点”的讲授,指出经过长期历史演变,当代中国和东南亚地区以互相尊重、平等协商为基础,以合作求发展。王治国教授作题为“少数民族史诗翻译的媒介融合与多模态景观”的讲授,认为学界今后应继续重视民族典籍翻译研究,打造民族典籍翻译研究学术团队与交流平台,拓展民族典籍翻译研究的范围和对象,建设民族典籍翻译语料库,加强跨学科研究。张旭教授则围绕他基于多语种大数据平台的东盟研究若干思考进行了分享,认为亚太地区之于我国的对外战略意义凸显,应当正确研判亚太各国对中国的看法,为涉亚太事务舆情与决策提供参考。罗选民教授作题为“大翻译与集体文化记忆:关于国家文化战略实施的思考”,认为推动文化记忆的形成需要做好讲好中国故事,追求平等的学术话语权,在国际舞台上发声三件事。在10场讲座中,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各自研究方向和社会热点从不同角度分享了自己的思考。
专题讲座结束后,专家和学员们进行了专题研讨,学员们积极思考,踊跃提问,专家们一一作答。学员们纷纷表示,此次研习班为广西外语学科立足区域特色,加强国际文化传播和讲好中国故事进一步指明了方向。讲座既有侧重思想高度的演讲,又有侧重史料收集的案例研究,在实现理念导向的同时,对他们今后的学术和教学实践也起到了指导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