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西大要闻  >  正文

【聚焦党代会】广西大学争创全面一流十大工程(2023-07-04)

来源:党委宣传部    文字作者:广西大学    图片作者:     发布时间:2023-07-04     阅读数:

字体: [ ]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广西大学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制订了《广西大学争创全面一流十大工程》。2023年6月29日,中共广西大学第九届委员会第十一次全体(扩大)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广西大学争创全面一流十大工程》。现全文编发,供校属各单位深入学习贯彻。


广西大学作为广西高等教育的排头兵,肩负着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地方发展和满足广西人民期盼的重要使命。要心怀“国之大者”,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党办的大学让党放心,人民的大学不负人民。要把广西大学办成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阵地,立德树人的园地,提供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基地。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等教育的重要讲话和党的教育方针中找使命,从科学高峰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中找方向,从与国内外优秀大学对比中找差距,从自身发展的定位和基本条件中找突破。推动学科、人才、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五个高质量发展,努力建设西大风格、广西特色、中国气派、世界一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

办学治校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不断强化政治意识、战略思维、大局意识、系统理念,心存敬畏,按照党中央的要求,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动员全校广大师生的智慧,科学谋划办学治校“一盘棋”,使全局与局部、整体与个体、当前与长远更加科学有序。各司其职,合力奋发,守正创新,全面一流。

一、党建领航立德树人工程

党建工作是全部工作的基础。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必须夯实党建工作基础,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必须自觉把党建工作放在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捍卫“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来审视。围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来展开。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教育的根本问题和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来谋划推进。要健全完善党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工作机制,不断深化认识,不断创新提高。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不断加强思政课建设,使思政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课程。赋予课程思政新的形式和内容,以学生喜闻乐见、润物无声的形式,达到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作用。

主要工作:

1.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2.推进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3.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

4.推进“立德树人堂堂讲”课程思政创新。

5.深入开展“和书记聊思想”活动。

6.实施“三全育人”综合改革。

7.实施基层党建“五基三化”提升年行动。

8.实施基层党建“三争三强六有”行动。

9.大力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培根铸魂工作。

10.分级分类开展干部素质能力提升专题培训。

二、“双一流”和“部区合建”引领工程

“双一流”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面向“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高校建设发展的旗帜和方向,是高校发展的重大机遇,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双一流”建设不是象征荣誉的鲜花,也不是装点门面的盆景,而是要下大力气把它培育成参天大树,结出丰硕的果实。要从“国之大者”的高度,按照教育部和自治区党委的部署和要求,紧紧围绕“双一流”建设下功夫。要集中全校资源和力量,全员参与,全力以赴,把土木工程世界一流学科打造成为全校学科建设发展的龙头和标杆,成为广西教育的品牌。大力加强应用经济学部区合建一流学科建设,积极培育新的部区合建一流学科和世界一流学科。不断探索学科建设的理论和模式,带动全校学科建设水平全面提升,加快形成“土木工程+”的新格局,以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带动学校各项工作向一流迈进。

主要工作:

1.推进新一轮“双一流”建设方案实施。

2.加快构建“土木工程+”学科创新发展模式,高质量如期完成土木工程世界一流学科整改和新一轮建设工作。

3.建好土木工程与先进材料、应用经济学与现代服务业两个学科群大型研究设施和平台。

4.认真贯彻落实《深化部区合建工作推进广西大学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5.提炼总结学科建设的成效与模式、经验教训与创新发展路径,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6.大力倡导“创新创造、奋勇争先、全面一流”的广西大学“双一流”精神,引领带动各项工作。

7.推进部区合建应用经济学学科群上升新水平。

8.推进培育作物学学科群尽快进入部区合建学科系列。

三、学科优化布局提质升档工程

办大学最基本的任务就是办学科。学科是大学的重要基础工程,学科不牢,地动山摇。没有发达的、现代的、充满活力的学科,必然会被时代所抛弃。一个大学的力量是有限的,不可能什么学科都建。要研究制定学科发展规划,形成科学合理、符合实际、先进生动的学科结构,形成高峰和高原,带动学校健康有序、扎实有力地前行。要集中资源构建方向清晰、重点突出、特色鲜明、紧扣时代的学科体系。从对照科技发展前沿方向、对照时代发展需求、对照区域资源特色、对照自身能力条件四个角度选择学科布局。“基础学科”要像大厦地基一样扎实,产生强大的支撑;“新兴学科”要创新、先进,紧扣前沿、面向未来;“重点学科”要成为压舱石、杀手锏,成为高峰;“特色学科”要立足区域特点,人无我有、无可替代,形成强大的比较优势;“交叉学科”要出新动力、新理论、新知识、新成果、新人才。要围绕亚热带、东盟、海洋、边疆民族“四大特色”方向组织力量,选题目、组团队、搭平台、建学科、创一流。加强学科建设规划引领,有效推动形成百花齐放、各显芬芳之势。形成一批具有广西特色、人无我有、无可替代、无法攀比,叫得响、打得出的“拳头”学科。

主要工作:

1.根据科学技术发展态势,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动态优化调整学科设置,提升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贡献力。

2.加强学科建设的总体规划布局,强化顶层设计,形成战略引领。

3.加强对教育规律的研究特别是对学科建设规律、方法、路径的研究。进一步强化学院办学科的主体地位。

4.制定调整学位点规划,合理布局前沿和地方特色学科。

5.大力实施学科内涵提升计划,优化学科专业设置。

6.深入实施学科交叉融合,形成具有西大特色的融合发展新模式。

7.理顺学科群的定位、职能和运行机制,制定学科群发展规划。

8.制定实施广西一流学科建设发展规划。

9.实施博士学位授权点建设行动。

10.培育国家“双一流”建设后备学科。

四、优秀人才队伍建设工程

人才是大学的核心竞争力,人才不兴,事业难成。要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健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评价、流动、激励机制。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把人才引进、培养、使用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加强国家级人才和青年人才培养,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加快把学校建设成为广西高端人才的聚集区、优秀人才培育的高地。要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首要位置。好老师要执着于教书育人,要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以赤诚之心、奉献之心、仁爱之心投身教育事业。好老师要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立德修身、潜心治学、开拓创新,当好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引路人。要进一步系统性、精细化地修订完善各项人才制度,建立健全相关质量保障体系,尽快形成与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工作新格局。让院士、教授、专家、老师、学生的聪明才智竞相迸发,让经费、职称、编制、项目、设备等科研教学支撑因素的价值动力充分涌流。

主要工作:

1.推进实施领军团队及创新人才队伍建设行动。

2.构建实施国家级人才培养计划。

3.实施青年人才培养计划,构建优秀博士后师资储备工程。

4.完善落实人才引进和培养配额制系统。

5.完善教师培训系统工程,强化“四有”好老师和师德师风涵养教育。

6.优化畅通老体系教师和非教师岗位人员发展通道。

7.推进优化机构设置、岗位聘任、考核评价机制体系。

8.推进优化校院两级人事评审委员会制度。

9.优化绩效工资、住房等人才发展质量保障体系。

10.实施人事管理信息化、精准化工程。

五、教育培养质量全面提升工程

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学校必须承担起教书育人的主体责任,切实办出高质量的教育。要牢固确立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和本科教育教学核心地位,以全面提升培养能力为重点,扎根八桂大地,构建西大风格、广西特色的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人才培养体系,实现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要以爱子之心爱学生,深刻领会什么叫“教育”,就是既要教授知识,又要培根铸魂;深刻领会什么叫“母校”,就是要像父母一样慈爱无私地教导培养,无论成功失败都不离不弃地付出;深刻领会什么叫“恩师”,就是要对学生有传道授业解惑的引路人的恩情。促进学生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主要工作:

1.构建西大风格、广西特色的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人才培养体系,深化教育教学模式改革。

2.实施本科教学内涵主要指标倍增计划,不断强化“以本为本”的理念和行动。

3.实施“四新建设”跃升计划,培养卓越拔尖人才。

4.构建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能力的教师发展体系。

5.健全“五育并举”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6.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7.实施生源质量提升行动。

8.实施严管厚爱精准帮扶计划。

9.以“三拼精神”“双一流精神”引领学风建设,构建“向学乐学善学”的学风建设机制。

10.全力打造一批“金专”“金师”“金课”。

11.加强教材建设和管理,用心打造培根铸魂,启智增慧、专业精湛的精品教材。

12.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

六、科研平台特色强优工程

科研平台是高校汇集优秀人才、开展前沿科学研究、产出创新科研成果的重要学术基地。要以“四个面向”找准方向,加强有组织的科研,既要做好“接宝塔尖”的理论研究,又要做实“接地气”的应用研究,支持教师根据特长和兴趣开展原创性、基础性研究,向科学高峰进军。要统筹规划平台布局,用好学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剂”,搭建交叉学科的高水平科研平台,争取每个主要学科至少有一个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作支撑,形成以优势特色学科为核心的学科集群科研平台。加强现有科研平台的内涵建设。着力构筑融合大平台、凝聚交叉大团队、承担大项目、产出大成果、服务大战略的格局。

主要工作:

1.打造新农科平台,优化重组“亚热带作物种质创新与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筹)”。

2.全力建设“省部共建特色金属材料与组合结构全寿命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

3.推动大跨拱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或国家地方联合工作研究中心平台)的申报建设工作。

4.培育建设“省部共建亚热带植物纤维化学与清洁造纸国家重点实验室”。

5.推动一批自治区级科研平台冲击建设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6.打造新文科平台,建设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和国家级高端智库。

7.打造智能新工科平台,建设集成电路与机电智能制造综合实验平台。

8.积极推动广西北部湾海洋实验室建设。

9.优化和重组一批省部级、校级科研平台。

七、扎根八桂大地服务国家发展工程

要自觉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的智力支撑、技术支撑、人才支撑。把扎根八桂大地与服务国家战略结合起来,把解决广西的问题与攀登科学高峰互动起来。进一步加强广西大学建设与广西发展需求的紧密联系,把广西发展最直接、最紧迫的需求作为广西大学科研的第一战场,在服务落实国家战略和加快自身发展,适应新阶段、构建新格局的重大需求、重大战略、重大题材中选题。要加强关键技术研究,着力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让学校的科研成果更好地服务社会,解决地方发展急、难、愁、盼、卡的问题。要在事关广西发展的关键技术、重大工程、重大战略、重大决策中,有存在、有作为、有贡献,出成果、出人才、出生产力,把论文写在八桂大地上,写在祖国大地上,写在国家发展最需要的地方。

主要工作:

1.创新RCEP、东盟、西部陆海新通道、北部湾及南海岛礁等国家重大战略或工程的参与模式和机制,加快构建相关战略研究院和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分中心。

2.积极参与世纪工程平陆运河的科技攻关和建设,高质量完成三个先导科技项目的研究。

3.加强甘蔗育种、机械收割、制糖、综合利用的全产业链科技攻关,为国家“糖罐子”安全作出贡献。

4.积极与广西各设区市、央企、国企、国家地方科研机构等签订合作协议,建立工作机制。

5.推进与地方建立产教融合研究院联合培养项目。

6.实施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产业转型升级行动。

7.实施科技强农,助力边疆民族地区乡村振兴行动。

8.开展服务东盟科技创新开放合作行动。

9.建立广西大学智库专报品牌。

10.建设特色农业试验站和示范基地。

八、国际交流合作拓展工程

开放合作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内在要求。推进教育现代化,要坚持对外开放不动摇,加强同世界有关国家的互容、互鉴、互通。广西地处中国-东盟交流的核心枢纽位置,具有与东盟国家开展教育交流合作得天独厚的条件。要持续聚焦“一带一路”,深入实施“深耕东盟,面向世界”的国际化发展战略,努力建成服务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人才培养基地、国际高端智库和特色鲜明的区域创新中心,积极服务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要加强国际协同创新,牵头组织制定国际技术标准,打造我校土木世界一流学科国际交流合作精品项目。要扎根中国大地,出世界水准,培养具有国际胜任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搭建高水平国际合作交流平台,以“科研合作”和“教育人文交流”为双轮驱动,构建学校统筹、学院为主体的“大国际合作”新格局,持续提升学校的国际影响力。

主要工作:

1.编制并实施国际合作交流规划。

2.加强与东盟国家高校的联系,深化留学生、智库、课题等合作。

3.开展“一带一路”东盟“1+10+2”的区域高校联盟工程调研,制定联盟高校科技教育人文交流计划。

4.发挥中国-东盟大数据研究院作用,深化与东盟各国智库、高校的合作。

5.制定国际化宣传计划,建设学校、学院的外文网站,制作学校国际化宣传视频。

6.制定高端国际会议承办计划。

7.制定海外一流科研合作计划。

8.实施国际合作与交流营。

9.实施中外高水平大学学生交流计划。

10.实施海外师资引智和培育计划,鼓励各学院积极申报“111”基地。

11.建好素攀孔子学院。

12.制定并实施外事工作管理办法。

九、办学治校保障体系建设工程

保障体系是高校教学科研以及师生员工学习、工作和生活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是学校各项事业迅速发展的重要保证。目前学校办学治校的评估体系、服务体系、保障体系等各方面与国内外一流大学的要求还有不小差距。要紧紧围绕人才培养质量保障这个中心,以“六有”(有组织与机构、有目标与标准、有制度与执行、有资源与配置、有监督与评价、有反馈与改进),“五度”(促进培养目标达成度、社会需求适应度、师资条件保障度、质量保障运行有效度、学生和用人单位满意度),“三全”(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作为办学治校保障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廉洁高效地推进服务保障工作,加强学校管理效能、智能升级、财务运行、后勤服务、安全保障“五位一体”的内部治理,形成高水平的质量保障体系和质量文化,不断提高服务效能和内部治理水平,持续提升师生员工的幸福感、自豪感,支撑和保障学校各项事业跨越式发展。

主要工作:

1.构建以师生满意度为标准的服务评价体系,不断提升公共服务和保障支撑水平。

2.建立保障体系,完善以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为核心的体制机制建设。

3.实施政府采购项目“1+15责任人”廉洁模式。

4.构建宜教、宜学、宜研、宜居的后勤服务支撑体系建设。

5.建设智慧校园和信息化服务平台。

6.建立实验设备保障体系,健全国有资产共享共用机制。

7.打造富有特色的“一站式”学生社区和生活园区。

8.推动预算绩效管理和内控体系建设。

9.丰富图书馆藏资源,构建数字图书馆。

10.深化校园安全稳定综合防控体系建设。

11.落实校园建设总体规划方案,推动完成“一带、三区、五组团”校园空间布局。

十、校园文化建设工程

要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充分发掘学校90多年的文化底蕴和精神积淀,发挥校园文化的滋养涵育功能,形成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文化品格和文化生态,营造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育人环境。以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时代新人培育,激励广大青年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滋润广大师生的心灵。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把学校建成校园环境优美、教育理念先进、育人氛围浓厚的立德树人主阵地。

主要工作:

1.大力弘扬忠于祖国、热爱人民、服务广西的家国文化。

2.大力弘扬精益求精、开拓进取、争创一流的追求卓越文化。

3.大力弘扬敬爱老师、爱护学生、和谐融洽的尊师爱生文化。

4.大力弘扬思想开放、文化包容、学术活跃的开放包容文化。

5.大力弘扬重实效、强实干、抓落实,守正创新,勤恳朴诚,认真朴实的实干文化。

6.加强廉洁文化建设,引导干部职工廉洁从政、廉洁从教。

7.形成质量文化,建设自觉、自省、自律、自查、自纠的质量文化体系。

8.实施强文(文史哲)固基计划。

9.实施人文素养提升工程。

10.实施校园文化活动繁荣工程。

11.高质量建设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彩调剧)传承基地等三大文化研究与实践平台。

12.推进文明校园和健康校园建设。

13.实施校史馆改建与校史文化挖掘、引领工程,开展百年校史研究。

14.实施校园文化景观优化升级工程。

编辑:梁祖福

上一条:【聚焦党代会】唐小付:一生所爱为农事,勤正廉洁育桃李(2023-07-04)

下一条:【聚焦党代会】他,用自觉担当树起一面闪耀的旗帜(2023-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