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西大要闻  >  正文

【聚焦党代会】用初心酿造甜蜜,“使命必担”——我校蔗糖产业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团队风采纪实(2023-07-04)

来源:党委宣传部    文字作者:刘娜利    图片作者:蔗糖产业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发布时间:2023-07-04     阅读数:

字体: [ ]

这是一个周末的傍晚,走进我校蔗糖产业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电脑键盘的敲击声,显微镜前专注的眼神,实验室取放器皿的身影,小组热火的讨论……呈现眼前的依然是工作场景。

来到该中心主任陈保善教授的办公室,他正在修改一个项目申报书,妻子送的晚饭还在桌上。他说:一粒“甜蜜”良种的诞生,是一个缓慢曲折的过程,需要多动脑子、多动手,多干一点。

是的,在人们怡然享用“甜蜜”的时候,总有人在甘于“吃苦”。

多年来,陈保善教授带领这支团队汇聚全国全区蔗糖产业科研和生产优势单位力量,依托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优势资源,协同学校轻工与食品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等单位,积极对接国家发展战略,立足广西食糖主产区建设重大科技需求,以保障国家食糖安全为己任,以“使命必担”的坚定,“舍我其谁”的豪情,“迎难而上”的拼搏,“呕心沥血”的钻研,“使命必达”的决心,让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彰显在耕耘的“土地”、攻坚的“战场”上。他们奔波在广袤的八桂大地上,一路执着,潜心科研,匠心选育甘蔗良种,用初心酿造“甜蜜”。

陈保善在测量甘蔗高度

保障国家食糖安全,号角铿锵

“保障国家食糖安全”是这支团队始终坚守的初心,是深深烙印在团队攻坚克难路上不变的担当。

陈保善教授介绍说,广西地处亚热带,光温水充足,为甘蔗优势产区,食糖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超过一半的糖都是从甘蔗中提取。广西作为全国最大的甘蔗种植基地以及最大的食糖主产区,糖料蔗种植面积和食糖产量已连续17个榨季占全国的60%左右,可以说广西以一区之力,甜了大半个中国,所以广西糖业的发展关乎国家食糖安全。而广西蔗糖产业也是广西经济建设的支柱产业,对增加地方财政和农民收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同样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舍我其谁”!扬优势、显特色、促发展,努力提高广西蔗糖产业竞争力,为地方经济建设提高广西大学科研服务显示度是团队应担起的责任。

但陈保善教授也深知,一直以来,劳动强度大、生产成本高、科技含量不高、生产效益低等问题,是广西乃至全国甘蔗产业的共性,要想改变并非易事。

早在20世纪70年代,我校就联合福建农林大学、广西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等单位在甘蔗良种培育、甘蔗农机和制糖工艺及设备方面迈开了探索的步伐,为了“甜蜜”事业一代代有志者付出了不懈的努力。但要切实解决瓶颈问题,必须找准着力点,打造新平台,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攻关成效。

陈保善(中)在育种基地指导

为此,陈保善教授带领团队聚焦问题,确立目标,铆足干劲,吹响了向“甜蜜”事业进攻的时代号角。

不断“上书”,为国家建言献策,同时为广西蔗糖事业发展争取支持和力量。陈保善教授2013年当选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2018年连任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10年以来,他始终忠诚履职,为“糖”执言,在2021年的两会期间,曾向到广西代表团参加《政府工作报告》审议的李克强总理提出建议,希望国家加大政策支持,以科技创新提升广西糖业发展竞争力。时任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指示:要组织一批科技人才,找准薄弱环节,不惜重金在蔗糖相关研究领域实现突破。随后,国家和自治区设立了针对广西蔗糖产业的重大科技专项,组织国内区内优势科研力量开展联合攻关。这为团队“甜蜜”科研的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东风好接力,团队满怀信心,向着“使命必达”的远景,深入探索中国特色糖业发展之路和广西糖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紧盯前沿,集聚合力,着力打造甘蔗糖业全链条的高质量创新平台,致力突破核心技术瓶颈,形成一批标志性科研创新成果。 2013年,由我校牵头,联合相关院校组建的广西蔗糖产业协同创新中心被认定为第一批广西协同创新中心,由陈保善教授担任中心主任,开启了我校“甜蜜事业”的新征程。

在新的起点上,这支团队校准方向,立足实际,坚持不懈围绕甘蔗生物学开展“顶天”的基础研究,着力阐明甘蔗重要性状的生物学基础,并将相关成果应用于指导育种和栽培实践。以重大需求为牵引,围绕蔗糖产业的全产业链进行“立地”的产业系列关键技术研究,加快高产高糖和高抗病性甘蔗的育种进程,着力推广健康种苗、病虫草害绿色防控和宿根蔗轻简栽培的绿色安全高效的栽培模式,加快攻坚步伐,以不断提高甘蔗生产效率。

2018年,又传喜讯,经教育部批准,广西蔗糖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升格为蔗糖产业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标志着我校“甜蜜”事业再添新力。

为紧跟新时代步伐,进一步选育适宜广西种植条件的优良甘蔗新品种,团队以服务国家利益和蔗农利益为中心,围绕甘蔗遗传与种质创新、甘蔗新品种选育与高效育种、甘蔗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甘蔗病虫害绿色防控、原料蔗生产机械化、制糖过程强化与自动化、综合利用与清洁化生产等研究方向进行了不懈的科研和技术攻关,为破除科研藩篱,向科研前沿高地冲锋夯实了基础。

协同攻坚竭力选育,无畏艰难

“早些年,科研条件比较差,先是没有自己的育种基地,团队依靠与海南相关专业育种企业合作,委托企业育种,然后受托方再将育好的种子邮寄过来,我们再进行试验、分析、优选。但是这样耗时长,成本高,为科研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后来是从相关科研院所租借育种用地,但有时候遭遇干旱或洪水等自然灾害,一年的努力就会付诸东流,只能从头再来。同时也由于设备设施等实验条件的落后,育种研究工作开展也异常艰难和缓慢。但大家依然视苦为‘甜’,坚持不懈,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开展工作,开创了广西没有真正意义上育种平台而进行育种的先河,积累了大量经验,拥有了一套成熟的甘蔗育种、选种规范,为后来育种工作的发展夯实了‘家底’”。陈保善教授回忆往事,一切都历历在目。

邹承武老师也深有感触:大家既是科研工作者,还是“农民”等多种角色,经常都是顶着烈日采样,披着月色实验,就着汗水用餐。深入田间地头考察采样,被蚊虫叮咬得满身是红包已经习以为常,为省钱出差入住便宜的宾馆也已经养成习惯。但大家从未懈怠,因为心里装着“种子”的事情,工作都很投入,没有人畏难和怕累。

李茹老师也有自己的体会:尽管育种工作漫长,很熬人,但团队有良好的管理机制,都是根据专业方向和自愿进行分工,不管是陈老师,还是团队其他成员,大家都一样工作,不管是在田间地头,还是开展实验或集体研讨,都共同参与,一起加班,一起“收工”。在进行甘蔗新品种筛选、品种测产、实生苗假值、生防菌喷淋时经常连续奋战,大家一直都是团结一致,同甘共苦,成果共享,这种氛围极大调动了团队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工作效率还是蛮高的,我们并不觉得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

陈保善指导学生进行切割机测试

而近几年来,随着学校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位于崇左市扶绥县的广西亚热带农科新城的建立和发展,为团队的育种工程掀开了崭新一页。如今,该中心在农科新城拥有5000多亩的甘蔗新品种选育、繁育和示范基地,拥有了较齐全的实验装备和较完善的试验基地,为该团队“甜蜜”事业的开拓创新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种良苗优破土茁壮,厚积薄发

躬耕20余年,这支团队在坚守和努力下,迎来丰收。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30多项,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创新成果,不少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向着更高目标奋进。

研发集成以中蔗系列抗病甘蔗品种为核心,集成健康种苗、病虫草害绿色防控的全程健康管理模式。在我国首次发现了可同时引起梢腐和枯萎症状的甘蔗镰孢菌(Fusarium sachari)病原真菌;建立了精准高效的检测方式;建立了基于甘蔗组培苗基部浸泡接种黑穗病菌担孢子的高通量接种新方法。

集成创新宿根蔗高效轻简模式,研发四合一配套栽培技术,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达到甘蔗生产降本增效的目标。联合机械工程学院,与广西民族大学机械团队合作,已成功研制出横向预切种甘蔗精准种植机第二代样机,效果良好。与广西多得乐公司合作成功研制配套的破垄-施肥-起垄一体机和一次性施肥所用的混合缓释肥。该新型栽培模式已纳入广西“十四五”蔗糖产业重大科技专项,于今年起将在广西蔗区进行十万亩级别试验示范。

收集评价甘蔗种质资源,建设甘蔗资源圃及选育和推广高产高糖高抗病突破性甘蔗新品种。与国内外甘蔗育种单位开展合作交流,收集、保存和鉴定了近3500余份种质材料,在学校亚热带农科新城甘蔗科研与示范基地建成了约50亩的甘蔗资源圃;与海南甘蔗杂交育种场合作,深入开展甘蔗亲本配制和杂交育种研究,已形成年10万实生苗的常规育种规模。配制甘蔗优异亲本杂交组合158个,培育甘蔗实生苗月46万株。

团队在育种基地调研

选育出高抗黑穗病、高产和宿根性强的中大茎系列品种中蔗1号、6号、9号和中蔗福农48号。该系列品种表现出高抗甘蔗黑穗病特性,田间实际测产的蔗茎产量均高达每亩8吨以上,比当前品种增产18.5%以上,已在南宁、防城港、崇左、来宾完成多年多点生产性试验,基本解决了广西蔗区主栽甘蔗品种普遍存在的高感黑穗病的瓶颈问题,具备作为下一代主栽品种的潜力。

广泛开展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特别是东盟的泰国、越南、缅甸、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开展甘蔗种质资源收集、保护与利用,引进了一系列重要野生资源。与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美国农业部运河点试验站合作,建立了基于近红外光谱的高通量甘蔗糖分性状和纤维品质性状检测技术,同时,构建了基于穿刺力和折断力的甘蔗茎秆机械强度精准评价体系,初步明确了甘蔗茎秆机械强度形成的细胞学基础。

主持广西糖料蔗科技重大专项项目的李凯教授说,近期,团队深入研究甘蔗原料特异成分对膜集成工艺与甘蔗植物水产品质量的影响,建立甘蔗植物水特征成分及特性功能的定向调控方法,创建甘蔗糖业“水-糖”联产模式,实现甘蔗植物水商品化利用,变“废”为宝,显著提高了经济效益。按照广西年入榨甘蔗5000万吨来计算,基于绿色先进技术加工的甘蔗全产业链关键技术的应用将使得产业产值由500亿元至600亿元增至1000亿元以上,反哺蔗农增收超100亿元。他表示,目前该技术已拓展至山茶油精炼、精酿啤酒生产、亚热带水果加工等领域。

团队召开现场会

陈保善教授表示,广西通过持续加大良种选育和技术攻关力度,糖料蔗种业“卡脖子”现象得到明显缓解,团队培优育良工作也已取得阶段性突破,但仍面临着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不够、新品种市场推广难等诸多共性挑战,破解“大产业、小种业”瓶颈有待过关迈坎,科技创新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依然不足。为此,团队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对标党的二十大对科技创新提出的新部署新要求,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联合国内外优势力量,集聚校内资源,形成强大合力,把区域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打造协同创新新高地,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为广西蔗糖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放眼八桂大地,一片片蔗林在阳光下茁壮生长,甜蜜的气息已在这片热土蔓延、盛放。我们坚信,这支团队正在“使命必担”的奋进征程上,也定将“使命必达”。

编辑:廖善维

上一条:广西应用数学中心(广西大学)主办2023年数据建模大赛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广西赛区热身赛(2023-07-04)

下一条:【聚焦党代会】唐小付:一生所爱为农事,勤正廉洁育桃李(2023-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