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新学期伊始,我校召开“改革创新聚共识,真抓实干促发展”战略研讨会,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国、全区教育大会精神,全国、全区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全国、全区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研判分析学校发展面临的形势和问题,研讨学校深化改革的突破口和发力点,动员全校上下牢固树立“实干为要、创新为魂,用业绩说话、让人民评价”的鲜明导向,科学谋划内部治理和改革发展提质增效,奋力开创学校“双一流”建设新局面。校党委书记李国忠,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韩林海召集会议并在会上讲话。全体校党政领导、职能部门负责同志、学院负责同志和教师代表参加会议。

李国忠强调,新的一年全校上下要聚焦教育强国、强区建设,锚定“双一流”建设和部区合建各项工作任务,积极把握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历史机遇,围绕推动深化综合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以实干实绩实效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向更高处迈进。要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加快构建高质量党建工作体系,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要统筹推进育人模式改革,持续深化前沿卓越新工科、创新智慧新农科、“东盟+边疆”特色新文科、融合交叉新医科建设,探索构建创新型、复合型多元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一支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生力军。要着力推进学科体制改革,按照“筑高峰、优结构、强特色、促交叉”的思路,优化学科布局,巩固优势学科、强化特色学科、培育交叉学科,逐步形成以高水平学科为引领,其他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一流“雁阵式”学科发展生态体系。要持续强化有组织科研,瞄准关键核心技术特别是“卡脖子”问题,建平台、组团队、强激励,为教师敢啃、能啃自主创新的“硬骨头”创造条件,培育一批高水平科技创新成果,有效服务区域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要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大力推进“优秀人才队伍建设工程”,持续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努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要实施数字化战略行动,破除路径依赖,谋划实施更多前瞻性布局和超常规举措,助力学校在教育发展新赛道中实现新突破。
韩林海指出,要始终胸怀“国之大者”,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守正创新,持续健全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不断深化全员、全程、全方位“三全育人”改革,营造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保障招生、培养、毕业、就业等方面的全链条人才培养质量,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全方位支撑服务。要抢抓新一轮“双一流”建设扩容机遇,发挥高水平学科辐射引领作用,逐步构建“1+4+12+N”一流学科质量保障体系;打破原有传统学科链,以世界一流建设学科和部区合建学科为引领,以相关联的基础学科和其他应用学科为支撑,深入推进学科交叉融合,构建“交叉研究方向探索、学科学位点设置、新兴交叉学科建设”的一体化建设模式。要大力营造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深化推进依法治校,大力弘扬创新创造、奋勇争先、全面一流的广西大学“双一流”精神,勤恳朴诚的校训精神和“三拼精神”,引导广大师生树立主人翁意识,增强西大共同体意识,重实效、强实干、抓落实,坚持钉钉子精神、坚持久久为功,努力推动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会上,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长聘教授、教育部-清华大学教育战略决策与国家规划研究中心主任李立国作《贯彻落实教育强国规划 加快“双一流”高校建设》主题报告。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梁恩维、于文进分别就学校科研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情况作中心发言。参会人员结合工作实际,围绕人才队伍建设、学科建设、教育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后勤保障等主题深入研讨,为学校改革发展建言献策。各组召集人分别进行研讨汇报。





近年来,我校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及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贯彻落实教育强国战略和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部署,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构建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立体化的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深入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全面提升立德树人质效。2024年以来,学校2个项目入选教育部高校思政工作质量提升精品建设项目,4个学院获第三批全区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示范院系,7个基地入选自治区级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学科竞赛取得历史突破,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全国金奖2项,国家级奖总数、国家级金奖数、银奖数居全区第一。新增计算机科学等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工程学进入ESI全球前1‰,截至目前,ESI全球排名前1%学科增至12个;18个学科进入“2024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前500名,其中7个学科跻身世界前100名,百强学科数量位居中国内地高校第50位,学科整体建设水平实现提档升级。
2025年,我校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教育强国、强区建设和全面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的使命任务,靠前谋划、积极作为,不断强化“亚热带、东盟、海洋、边疆民族”四个办学特色,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顶层设计,打造面向“双一流”建设的“1+4”优势学科格局,建强建优土木工程世界一流学科,积极培育应用经济学、作物学、物理学和轻工技术与工程等优势学科,奋力实现第三轮国家“双一流”建设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