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26日,由广西大学、广西科技大学以及省部共建特色金属材料与组合结构全寿命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同承办的第十三届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学术交流会在广西南宁召开。校党委常委、副校长肖建庄,土木工程学会混凝土与预应力混凝土分会理事长冯大斌在会上致辞。

肖建庄向与会专家介绍我校土木工程学科的发展情况及在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并表示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作为现代土木工程材料的重要发展方向,融合了材料科学、土木工程、化学工程等学科领域,是推动国家基础设施绿色低碳转型、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关键技术。他指出,此次大会聚焦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领域的基础研究与技术应用,旨在深入探讨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研究中亟待突破的重大科学问题和技术难题,为各位专家学者的交流提供平台,对于推动我国土木学科发展、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冯大斌表示,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时期,基础设施建设正朝着更高质量、更可持续、更智能化的方向发展,这对混凝土材料提出了更高要求。混凝土材料既要满足超大跨度、超高层等工程建设的需求,又要符合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在保证工程结构的安全耐久基础上实现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化管理。面对这些新要求、新挑战,需要各位专家学者进一步凝聚共识、深化合作、协同创新。
据悉,大会以原材料与混凝土性能、化学外加剂与功能材料、力学与耐久性、计算机模拟与新测试方法、高性能混凝土结构为主题设置5个分会场,邀请到韩林海教授等9位来自清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西大学、青岛理工大学、深圳大学、中国铁道科学院等单位的专家作主旨报告。此外,会议还设置51个分会场邀请报告,共计报告数量120余个,不仅覆盖了传统高性能混凝土技术领域,更涌现出一批具有前瞻性的创新成果,充分展现了我国在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研究领域的蓬勃生机和创新活力。

来自50多个高校院所、工程研究单位等代表250余人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