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假以来,我校102支暑期社会实践团以“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为主题,奔赴边疆口岸、乡村田野、革命老区、科研一线,积极投身于红色文化传承、科技助力发展、乡村振兴以及民族团结促进等各类实践活动中,以实际行动诠释当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在祖国广袤大地上书写青春篇章。
理论宣讲:传播党的声音。广西大学“00后”君武青年讲师团联合马克思主义学院信马行马宣讲团,走进南宁市新竹、民族中段、蟠龙等多个社区开展理论宣讲,让党的理论“声”入社区。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匠心筑桥”宣讲团奔赴天峨,开展“学思践悟科学家精神”宣讲活动,为科技强国建设凝聚“匠心筑梦”的青春力量。体育学院实践团奔赴福建漳州,依托中国女排精神发源地资源,开展“忠诚担当、团结拼搏”的女排精神宣讲活动,跑好属于新时代体育人的精彩一棒。化学化工学院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宣讲团奔赴桂林,深入挖掘长征精神内涵,开展“星火湘江·转折遵义”主题宣讲活动,让红色教育焕发时代光彩。

红色足迹:青春与历史对话。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经济学院等8个学院组成卫国戍边社会实践团,走进防城港、东兴等边疆三市八县,与巡边员一同巡逻,用脚步丈量祖国南疆,体悟“国之大者”。外国语学院、留学生管理服务中心等六院组成中越青年“红色研学之旅”实践团赴南宁、桂林等地开展实践活动,在历史中寻根、在故事中共情、在实践中展望,让中越“同饮一江水”的情谊在青春接力中不断延续。广西大学校级学生组织功能型党支部实践团奔赴重庆,参观红岩革命纪念馆、歌乐山烈士陵园,重走南山抗战步道,沉浸式感受那段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赓续红色血脉,坚定理想信念。林学院实践团走进百色起义纪念园、粤东会馆,感悟革命初心。马克思主义学院实践团奔赴井冈山,体悟“艰苦奋斗”真谛。海洋学院实践团探访琼崖一大旧址、红色娘子军纪念园,从“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精神中汲取向海图强的力量。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实践团走进崇左,在红色记忆中重温历史,探寻中越友好足迹,在基层一线中感悟担当。


乡村振兴:青春聚力绘新篇。农学院实践团奔赴荔浦市,深入田间地头,调研罗汉果、五指毛桃病虫害,在火热实践中助力乡村发展。艺术学院24名学子在扶绥县渠莳村挥汗创作,让80余平方米墙面变身“文化画布”,成为乡风文明宣传阵地。轻工与食品工程学院实践团在那坡县种红薯、开设食品安全课,“剩菜处理红线”等知识获村民点赞。医学院实践团走进上思,从村级企业到卫生院、药企车间,探寻我校选调生校友在基层广阔天地的成长足迹。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实践团走进科技小院,围绕当地特色养殖产业,用实验室的研究成果为农户提供精准的技术指导。


科技赋能:智汇基层促发展。农学院、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实践团深入蔗区,用AI识别病虫害、无人机巡田,在柳城县甘蔗研究中心助力抗旱品种培育。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实践团在扶绥蔗田测叶绿素、分析土壤,为高产良种筛选提供数据支撑。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实践团走进广东松山湖材料实验室,聚焦新材料前沿研究与产业化的最新成果,在深度观察与互动中探寻课堂理论与科技实践的融合路径。机械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实践团走进宁明县等地,在界碑与田埂间、在电网与村寨中,以专业赋能边疆发展。工商管理学院实践团走进东兴市,深入调研人工智能技术在边疆经济发展中的创新应用,探寻科技赋能民族团结与边境繁荣的融合路径,读懂科技兴边新趋势。

民族团结:语心相连共奋进。文学院实践团在凭祥狮子山社区开设推普课堂,孩子齐声诵读《少年中国说》,越南商户学“欢迎光临”等用语后笑称“沟通顺多了”。公共管理学院实践团在苍梧县幼儿园教孩子念《静夜思》,认“壮”“藏”等民族名称,播撒团结种子;教茶农讲好六堡茶故事,用普通话为特产打开市场。新闻与传播学院实践团走进百色市那坡县、靖西市,从融媒体中心的跨境传播实践,到非遗工坊的守正创新,在传统与创新中触摸民族动脉,探寻“讲好中国边境故事”的答案。资源环境与材料学院组织少数民族学生实践团赴广东,领略顶尖科研的魅力,将服务家乡、推动民族地区科技进步的信念根植于心。法学院实践团奔赴云南富宁县、广西那坡县,开展社区普法宣讲与校园法治课堂等活动,夯实边疆法治基础,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青春力量。

从卫国戍边的“界碑课堂”到乡村振兴的“田间思政课”,从红色教育的精神洗礼到科技服务的务实行动,西大学子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以专业服务社会需求,用行动诠释“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主题,让青春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