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西大要闻  >  正文

广西日报专版报道我校人才工作情况(2021-12-15)

来源:党委宣传部     文字作者:李伟红 刘娜利    图片作者:    发布时间:2021-12-15    阅读数:

字体: [ ]

今天,广西日报第五版整版刊发我校人才工作文章“打造广西人才高地 助推‘双一流’建设”,就我校人才工作取得的成效予以报道。

http://gxrb.gxrb.com.cn/html/2021-12/15/content_1812965.htm

22QQ图片20211215151946.jpg

打造广西人才高地 助推“双一流”建设

——广西大学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服务我区高质量发展纪实

李伟红 刘娜利

广西日报1.jpg

11月18日,中国工程院公布2021年院士增选结果,广西大学王双飞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这是继1999年郑皆连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之后,时隔22年广西培养产生的第二位院士。近年来,广西大学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讲话精神,积极争取自治区党委、政府和教育部的大力支持,围绕“双一流”建设的新定位、新要求,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坚持改革创新、先行先试,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环境和良好学术生态,学校内涵发展跃上新台阶,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1 对标一流显优势 革新破局出实招

近年来,随着党中央、国务院“双一流”建设(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战略决策的深入推进,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广西大学抓住机遇,以人才政策作为改革牵引,配套完善系列制度,明确了人才工作由学校党委集体领导、党政主要领导主持负责、学校班子成员分头联系、二级学院书记院长直接负责、相关教师深度参与评议的“过程全链条、服务全方位”的贯通领导体制、责任机制和工作程序,实现学术资源、薪酬待遇等向人才倾斜,强化基于合同管理的聘任考核办法,稳定各级各类人才对于自身权责义务合理的心理预期。近3年来,超过6000名海内外优秀博士应聘广西大学教师岗位,共录用各类人才近600人,其中,引进君武学者30余人,通过广西大学申报并成功获得国家级高层次人才称号15人。

学校党委始终如一注重教育、引导人才爱党爱国、爱教兴教。在引育君武学者等高层次人才工作中,主要领导亲自谈话、一人一策,把责任和要求挺在前面。非定期举办院长培训班、新入职教师培训班、人才座谈会及国情政情社情研修班等,引导人才自觉服务国家和自治区发展战略需求。在聘任合同中明确写入师德师风要求和参与公共服务等内容,严格执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

学校突出人才引领学术发展战略。实施君武学者计划,为高层次人才搭建创新团队、研究平台,建设了多个跨学科研究中心,确保高层次人才有展示平台和用武之地。聘任17位国家级高层次人才担任二级学院院长或学术院长,并给他们配备常务副院长或执行院长,以减少繁杂的行政事务对科研和教学工作的影响,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提升所在学院学科的学术标准和治理水平的引领作用。搭建高层次人才参与学校事务的桥梁,国家级人才称号专家在学术委员会占比达到90%,并全面参与学校人事评审委员会评审工作,落实了“以才引才、以才评才、学术为上”的人才培养引进机制。近年来,通过发挥国家级高层次人才的学术引领作用,学校的学术生态、学术标准、学术品位、科研氛围等得到显著提升,“四个面向”的科研取向、全球国际视野和参与全国竞争的意识能力等不断增强,构建了学校人才工作“东方风来满眼春”的喜人景象。

“以人才、学科两个轮子推动‘双一流’建设和‘部区合建’工作,以学科引人才,以人才建学科。”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广西大学党委书记王乃学对学校人才工作提出新要求。学校结合广西特色区位优势,聚焦“东盟、亚热带、边疆民族、海洋”四大办学特色,正着力打造特色鲜明、重点突破、整体提升、高端引领、战略支撑的学科体系,形成一系列的重点学科、特色学科、传统基础学科、新兴应用学科和交叉学科。

“广西和广西大学是一个做学问、干事业的好地方,拥有让人才脱颖而出、成长为拔尖人才的土壤,只要有战略科学家的眼光、爱国奉献的精神和献身科学的情怀,经过自身的不懈努力和奋勇拼搏,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这是王双飞在受聘君武学者(A岗)聘任仪式上的感言,充分表明了他对广西大学人才政策的肯定。

正如校长赵跃宇所说,“学校坚持‘学生为本,教师为先,学术为魂’的办学理念,努力创造好条件、提供好机会,为人才提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舞台”。

2 汇聚天下英才 抢占人才高地

广西日报2.jpg

在人才工作改革举措中,广西大学先后印发《广西大学人才引进工作暂行办法》《广西大学人才招聘工作实施细则(试行)》等文件,严格引进人才流程,大力引进国家级高端人才和中青年优秀人才,对引进人才科学设岗、分类管理、量身选用。

2015年,广西大学全职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郑皆连。来到广西大学,这位成就卓著的路桥专家首次把广西大学载入拱桥世界创新发展史册,他设计建造的合江长江一桥,包揽了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全国创新争先奖牌、国家优秀设计银奖等几乎所有拱桥大奖,创下多个“第一”,为学校土木工程世界一流学科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目前,作为建设专家组组长,郑皆连院士正在主持建设新的一座世界“第一拱”——南丹至天峨下老高速公路控制性工程、西部陆海新通道广西通往贵州方向高速公路通道的一座跨径600米的上承式劲性骨架混凝土拱桥,将突破更多更难的科技“瓶颈”,再树拱桥世界新标杆。

郑皆连院士说,在广西大学,他拥有满满的获得感。郑皆连院士不仅为我国拱桥事业作出了贡献,也为学校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王双飞院士满怀感恩地说:“在我的科研攻关以及院士申报过程中,郑皆连院士给予了关心关注和悉心指导。”参与建设平南三桥的团队成员、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土木建筑工程学院陈正教授自豪地说,师从郑皆连院士使他有幸领略“世界第一”的壮阔并和大桥一起成长。

与此同时,广西大学引进的各层次君武学者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创造了佳绩。

资源环境与材料学院院长邹炳锁是2018年引进并受聘的君武学者,在短短3年的时间里,依托学校提供的科研平台和良好的后勤保障服务,在其所获973项目课题、国家重大科学装置武汉强磁场重点项目、国家基金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支持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广西特色资源优势,取得一批有代表性的优秀成果。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何正国2019年入职广西大学,来校不久新冠肺炎疫情来袭,何正国立刻结合广西的生物安全条件,同时受到新冠肺炎病毒感染高等生物这一特点的启发,开始了噬菌体的研究。“很多时候我都是从零开始,但是我从来不怕这个事情,从零开始之后,往往就是一个创新的开始。”何正国这样评价自己的科研工作方式。由何正国领衔的微生物合成生物学实验室主要聚焦国家在生物技术产业的战略需求,系统开展微生物诊疗新技术及相关产品的设计和合成研究。目前承担了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重大重点项目,是学生科研训练和高水平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

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院长武新章2020年来到广西大学后,带领团队在智能装备制造领域开展深入研究。“目前人工智能的研究逐步往制造领域渗透,智能装备制造的发展前景广阔、发展意义重大。”武新章说。他之前就已经在智能装备制造领域做了不少研究,他希望能在广西大学取得更大的突破,“好好干一场,做成一件大事”,将广西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打造为世界上独具特色的领先的人工智能研究院,研发出全球最顶尖的大功率高速电机和无线智能传输装备。“这对于我们来说是有难度的,但我们一直奔着这个目标努力,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突破。”研究团队成员张冬冬表示。

2014年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海洋学院院长余克服则在学校大力支持下,搭建起海洋珊瑚礁团队,新建起海洋学院,建立了国内一流水平的南海珊瑚礁研究中心。其中,广西南海珊瑚礁研究重点实验室是我国第一个聚焦珊瑚礁研究的省级实验室。他先后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科技委学部委员;负责编撰了国内外第一本关于珊瑚礁学科的教材《珊瑚礁科学概论》。其学术成果为我国南海岛礁工程建设、南海珊瑚礁的生态安全和管理保护、珊瑚礁国土功能的科学利用、珊瑚礁的科学普及等作出了重要贡献。

3 创新选人用人机制 让本土人才破土冒尖

广西日报3.jpg

在深入推进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心的体制机制改革过程中,广西大学革新聘用管理,创新选人用人机制,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为人才茁壮成长提供保障。

一批批本土人才在学校这块改革的“希望田野”上破土冒尖。

刚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王双飞教授,1995年博士毕业来到广西大学,26年来,他带领团队攻克了纸浆清洁漂白的“卡脖子”技术,从污水变清、清水变美,到打造一处处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生态”,从理论研究的突破到成果大规模产业化,从技术“舶来”到打破国际垄断、实现自主研发,从小组几个人的艰难探索到40多人的广西大学清洁化制浆造纸与污染控制创新团队的协同创新,他不仅把“绿色”从校园铺向广西、铺向全国、走向世界,更让“自主创新”成为中国“品牌”,有力地推动了我国轻工行业清洁生产与污染控制技术的进步,使学校的“绿色”事业在对标一流过程由“跟跑”“并跑”走向“领跑”。

而1993年入职广西大学、被誉为“把广西大学送上太空的人”的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院长梁恩维也是学校培养的行业翘楚。近几年来,受益于学校改革红利、科研条件的巨变,他的科研工作如鱼得水。他主持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4项,领导建成空间-地面、多波段、多台站协同的全球时域天文观测网络,并组织开展高能粒子穿越辐射探测器、X射线偏振探测器等空间天文探测技术攻关,取得关键技术突破。这些年来,他收获满满,获聘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陈正2010年入职广西大学以来,更是在学校这片沃土迅速成长,长期致力于大跨拱桥高性能混凝土关键技术及北部湾环境下混凝土耐久性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取得了一批具有原创性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还作为子课题负责人参与郑皆连院士的大跨拱桥关键技术研究,从事大跨钢管混凝土拱桥管内不收缩混凝土的研发,为雅鲁藏布江藏木特大桥和平南三桥成功建设作出了贡献。

4 以破“五唯”为抓手 让有志青年挑大梁

为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广西大学牢牢把握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精神实质,相继出台相关文件,突出品德、能力、业绩导向,以破“五唯”(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为抓手,着力为内涵式发展创造更多新动能,为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这项改革点亮了年轻教师的灿烂人生,一批年轻教师“蓓蕾初绽”,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轻工与食品工程学院教授聂双喜、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明振华是学校破“五唯”的受益者,两人均为2015年博士毕业,1人留校工作,1人毕业来校工作,2020年,因教学科研成果突出被破格晋升教授。他们坦言,学校打破论资排辈痼疾,真正让用心科研、做实事的人才有信心有后劲努力成才。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徐传辉2013年博士毕业入职广西大学,2020年晋升新轨教授,他说,这得益于学校的大力改革和不断完善的学术生态环境。

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聂鑫也是在这一改革背景下“有机会”挑大梁的年轻人,他说:“按照以往惯例,从副教授晋升教授至少要用5年时间,但我提前了3年,我很幸运,也很感恩,恨不得把所有力量都用到工作上。”他潜心科学研究、专心教书育人,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在SSCI/SCI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近5年指导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包括留学生)6人荣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硕士研究生毕业生100%高质量就业或升学。

近期,广西大学43名助理教授全部通过中期考核。2018年,广西大学招聘助理教授实行“3+3”非升即走的政策,即聘期前3年进行中期考核,考核不合格者予以解聘;中期考核通过的第五年不能晋升副教授者,给予一年过渡期,如再不能晋升,学校提供管理岗位,让助理教授多一些通道和选择。

“3+3”培养机制下层层考核是压力,更是动力,助理教授们在考核中不断进步、不断成长。土木建筑工程学院于鹏2018年入职广西大学,学校让他负责土木工程世界一流学科大型试验平台建设,深度参与了“足尺工程结构抗冲击试验系统”的建设工作。该平台建成后将是世界顶尖水平的冲击实验室,对国家重大战略防护工程建设有重要意义。

“广西大学的发展需要汇集更多天下英才,形成万马奔腾、各展所长的氛围和势头,以‘创新创造、奋勇争先、全面一流’的广西大学‘双一流’精神,创造一流的业绩,形成一流的质量,打造一流的效率,带动学校各项事业全面一流。”这是王乃学的期待,更是全校师生的努力方向。聚焦人才强国战略目标任务,广西大学将充分发挥广西高校的龙头作用,在奋进“双一流”征程上,持续创新改革,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让高等教育之光更加璀璨夺目。

编辑:新中

上一条:我校举行云天•英才助学金颁发仪式(2021-12-15)

下一条:光明日报专版报道我校党史学习教育开展情况(2021-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