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至6月22日,校领导围绕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在校大礼堂为机械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资源环境与材料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农学院、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文学院、外国语学院、艺术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医学院、经济学院等近5600名2021级、2022级学生作“形势与政策”系列专题教学。

校党委副书记、自治区纪委监委驻广西大学纪检监察组组长、校纪委书记金顺南以《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为题,围绕人口发展面临新形势、人口问题全面辩证看、推进人口高质量发展三个方面对我国当前的人口问题进行了翔实的介绍。她还从提高人口综合素质,健全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应对人口老龄化,实现人口发展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相协调等五个层面对今后推进我国人口高质量发展的举措展开了深入的分析。
校党委常委、副书记宁旭初以《中国经济行稳致远》为题,通过对我国2024年经济发展态势的研判分析,从经济发展势头、亮点、贡献与面临的困难与挑战等方面进行了细致解读。他从学理层面系统讲述了我们党在长期领导经济建设过程中总结出的做好经济工作的系列规律性认识,并详细阐释了一系列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的具体举措。
副校长、教务长冯家勋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题,阐释了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强塑国魂担当历史使命、非凡成就彰显实践伟力、坚定自信开启时代华章等四部分内容。在论及推进中华文化发展繁荣可采取的举措方面,他明确提出我们应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坚持文化建设以人民为中心,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等一系列政策方案。
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刘向以《厚植绿色底色 建设美丽中国》为题,从实现绿色转型是新时代党治国理政新理念新实践的重要标志、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解决资源环境生态问题的基础之策、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选择等角度阐释了我国推动生态环境绿色转型的必要性。他还阐释了在努力保障能源安全、实现高质量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目标顺利推进的情况下可以采取的环保方面政策措施建议。
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夏国恩以《中国经济行稳致远》为题,围绕中国经济发展形势的主题,从发展信心从哪来、迎难而上靠什么、奋发有为怎么干三个方面对我国经济政策进行详尽解读。他详细介绍了2025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发展状况,并表达了对于实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所要求的保持就业和物价总体稳定、促进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的发展目标的坚定信心。
校党委常委、副校长肖建庄以《厚植绿色底色 建设美丽中国》为题,从绿色转型意义重大、绿色中国成绩亮眼、绿色发展任重道远、绿色之路迈上新程四个方面展开论述。他通过展示近年来我国绿色发展、美丽中国建设取得的成就,表达了对我们国家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中统筹兼顾处理好环境问题,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态环境二者良性互动的坚定信心。
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梁恩维以《探寻新时期中美正确相处之道》为题,从中美关系历经跌宕起伏、特朗普再度执政的影响、解决中美关系的必答题三个方面展开。他深入分析了特朗普再度执政后通过关税战等行为给现行国际秩序和地缘安全态势带来的冲击和影响,指出美国应顺应世界人民和中美两国人民共同期待,推进中美关系沿着正确航向前行。
校党委常委、副校长于文进以《厚植绿色底色 建设美丽中国》为题,对我国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的有效举措进行了细致解读。在点明我国推动绿色转型的困难挑战的基础上,提出今后在环保方面我们应该坚持全面转型、协同转型和安全转型,形成政策合力,推动美丽中国建设。
校党委常委、副校长赵双良以《深度拥抱人工智能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题,系统全面地介绍了人工智能发展的历程,驱动人工智能发展的要素和新时代发展人工智能面临的发展机遇。针对人工智能如何为现代应用场景赋能的问题,他展示了人工智能在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助力作用,并具体介绍了丰富多彩的人工智能具体应用案例。
校领导开展的“形势与政策”系列专题教学,密切结合国内国际形势发展变化,聚焦党和国家重大战略,理论阐释科学合理,案例展示生动详实,逻辑清晰,语言生动,引人入胜。系列专题教学深化了广大青年学生对世情国情党情的认知,深化了学生对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问题的理解,有助于青年学生明确使命挺膺担当、书写时代华章,赢得了学生们的一致好评。